《离骚》教案42
- 资源简介:
- 约3790字。《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让学生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以及他的政治抱负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鉴赏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二、 知人论世——了解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以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国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投于汩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