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 8:48: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70字。  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赏析
  题  目
  【第二学月月考作文题】选自【2009年华南师大附中三模试卷】
  请以“登高望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读  题
  “登高望远”,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无数名篇绝唱。有范仲淹登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杜甫的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有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豪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的人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的家国情怀……
  【审题突破也可从“此”开始!】
  审题指导
  1、从作文题目的内涵上看,这道题属于寓意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其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针对寓意型命题,则要理解清楚题目的寓意是什么,它可以比喻什么或象征什么。
  2、从作文题目的结构上看,这道题属于关系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是两个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针对关系型命题,首先要理解清楚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因果,还是条件?是目的,还是互补?
  明确1:“登高望远”,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修养、道德、人格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理想、目标、思想境界,更宽广的胸怀、抱负和人生境界。结合古往今来名人“登高望远”的事例,来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今天的社会现实,写出因“登高”而“望远”的独特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
  【以上寓意在立意时,任意确立若干组即可,如登上“知识”的高处,我们可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明确2:“登高”与“望远”之间,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或者要想望得更远,必须登得更高。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 。还可以理解为目的关系,“登高”是为了“望远” ,或者为了想望得更远,我们就要登得更高。
  【三种关系任意选择一种立意。】
  审题提示
  任何类型的作文在审题立意过程中都不可忽略下面三个要素: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只是在具体的作文中以上三个要素各有侧重,但不可缺漏。
  【本道题目的立意适合从“是什么”的角度突破。即登上什么高处,我们将会在哪一方面“望得更远”。】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二)虚实结合,化实为虚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