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的成果》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30字。
《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的成果》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杰出的科学家代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建国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不少科技成果已经济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人民教育事业以及史学研究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以及史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以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意识。
教学建议
课堂导入
方案一:电脑演示“两弹一星”图片
方案二:电脑演示《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示意图》
教材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了解这一时期科技、教育的成就,有助于使学生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重点分析
科技成就和教育成就是本课重点。
现代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经济的同时,党中央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措施。建国5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科技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摆脱了落后的教育状态,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重点突破
通过教师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采用阅读法和讨论法,结合图片,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每一阶段采取的措施。然后,运用教材《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表》,并通过电脑演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科技成就尤其是高科技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变化。最后,让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分析讨论,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