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780字。
课本诗文在高考满分作文之中的应用
流浪客 改编
一、逍遥游
【课文精段】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素材品读】
为了说明小和大的区别,思想境界和识见的悬殊,选文连续打了一个比喻,童话一般,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运用指菁】
1、换个角度看问题 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实际上反映的是自身的无知,根本没有了解大鹏的本领,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别人。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转换思维,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嘲笑别人恰恰是不懂得尊重别人 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最后落得自己反而被嘲笑,这是不懂得尊重别人而造成的,有道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3、学会辩证地看世界 所谓辩证地看世界,就是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方,而是要看到事物的全部,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往往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就是典型的一例。
【素材运用范例1】
亮点 不被浮云遮蔽眼 但看世界更美好
太阳也有黑子
河北考生
青年朋友们,我们可都是在父母的宠爱和老师朋友的关心帮助下长大的,可能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得那么光明美好。
可是当我们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尤其是看到它那黑暗丑陋的角落时,我们就会惊恐不安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甚至发出“世界原来如此可怕”的慨叹。但是,朋友,我要告诉你:太阳也有黑子,不要因为这点,就失去了对光明的景仰。既看到它为人类造福的万丈光芒,又要正视它身上的黑子,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一个小姑娘因为每朵玫瑰花下面都有刺就说玫瑰园是个坏地方。我们会觉得她太天真、太幼稚。毕竟,玫瑰花有着那么沁人心脾的芬芳,有着那么优雅迷人的姿态,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它的优点是不容抹杀的。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往往只看到事物坏的方面,却忽视了它好的方面。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满腹牢骚:“社会主义就是穷,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啊?”他们只看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却没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走过了怎样光辉灿烂的40年的历程,没有看到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怎样巨大的发展。这正是由于他们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果。
-
当然,我们强调要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并不是要人们对黑暗面视而不见。我们要勇于面对黑暗,正视黑暗,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它。这样,事物黑暗的侧面就会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总之,请您记住:太阳也有黑子。那样,你就会正视黑暗,正视一切,你就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就能够满怀信心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洪流中去!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既看到了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阴暗的一面,同时还能够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阴暗面,巧妙地把玫瑰花中的芳香比喻成阳光的一面,而把玫瑰中的有刺比喻成阴暗的一面,暗含着不要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文章说理透彻,在众多议论文中脱颖而出。
【素材运用范例2】
亮点 换一种眼光 换一种辩证
由《鸟的评说》想到的
陕西考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圈:麻雀鄙视燕子,燕子鄙视黄鹂,黄鹂鄙视百灵,百灵鄙视鹦鹉,鹦鹉鄙视喜鹊,喜鹊鄙视苍鹰,而苍鹰呢,成为这一怪圈的完成者--它竟鄙视起麻雀来!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压在谁的上面吗?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人类却懂得,于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谁又不如谁?究竟谁赢了?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于是要说:“来,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于标榜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地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污点”,而对别人所发现的自己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地事物的错误,忘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此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高,这些都是客观实际,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却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好比苍鹰自己或别的许多人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况便不同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将成为一个由各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完美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传统思维定势来判断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及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中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出现人间的复印件,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名师点评】文章先引述《鸟的评说》这则材料,略加分析,进行恰当的联想(“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压在谁的上面吗”),然后联系到人类社会的类似现象,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换一种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