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22 20:36: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1700字。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每小题2分,共 20分)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鼙鼓(pí) 踯躅(chíchú)栖鹘(qī hú) 萦纡(yū)  迤逦(yǐlǐ)
  B.满襟(jīn)楼观亭榭(guān)会稽(kuàijī)鹧鸪(zhègū)凝睇(tì)
  C.回眸(móu)肤如凝脂(shī) 玉扃(jiōng)  水裔 (yī)  葭苇(jiā )
  D.眇眇(miǎo )  袅袅( niǎo)   修葺(qì) 潺湲(chányuán) 薜荔(bìl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 《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为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爽朗刚健的风格。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温庭筠诗写景最工,有机趣,重“活法”被称为“诚斋体”。
  5.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6.《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7. 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我们追求不懈,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B.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李白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诗中“浮云”这一意象都指游子。
  D.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8文学名著判断,选择错误的一项(   )
  A. 《三国演义》第50回关云长义释曹操是因为念及当日曹操许多恩义及五关斩六将之事,这些恩义包括曹操赠宝马、锦袍给关羽,五关斩六将之时,曹操两次发公文通告各关隘放行,第三次派张辽传谕任便放行。
  B. 《三国演义》写人善用衬托之法。为写关公之勇,先写颜良之勇。先写颜良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再写关公于万军之中手起一刀刺颜良于马下,割其首级,栓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这样层层衬托,写出关公神勇。
  宝玉携了一套西厢记,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