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42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7张,诵读文章,分析典故,掌握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体会辛弃疾关心时事、抗敌救国、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有教案和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执教人 季静
一.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典故,体会爱国热情,掌握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关键是熟悉典故,重点是典故的处理,难点是如何进入典故。通过学习作品中的典故,掌握学习辛词的方法。
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读法、朗读法、分组讨论法。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郭沫若先生曾在一个文人的祠庙前题写这么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你判断是为哪个文人写的?(明确:该文人是辛弃疾。上联是该词人的诗词风格即豪放风格。下联有他的作品《美芹十论》,还有他希望南宋不要像大雁一样南渡,他总是那样的关心时事,忧国忧民。他就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先看一下题目透漏的信息:诗词的类型应该是咏史怀古类,因为它有明显的标志。怀古诗常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抒发感情。其次,怀古的地点是在京口的北固亭上。(二)明确一下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分析典故,掌握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三)整体感知,正字音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全文。纠正字音及断句。
如佛狸祠和封︱狼居胥
(四)课文解读
好,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词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典”,下面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对照注释,思考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涉及哪些人物(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烽火扬州、佛狸祠、廉颇六个典故。)
既然找到了典故,咱就分成四组,研讨是如何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强调两个要求:
1.明确自己所在小组及需要讨论的问题。
2.讨论结束后推荐一个本组成员回答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词分上下两片,
第一小组同学听题,上片写了孙权、刘裕,问: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小组同学,问:刘义隆北伐战争的目的、特点、结果各是什么?
第三小组同学,问:1.描写了两个场面,场面一样吗?2.为什么叫佛狸祠,为何修建佛狸祠?
第四小组同学,问:1.“凭谁问”中“凭”的意思2.你认为廉颇、词人谁更悲凉。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分组讨论交换意见。
明确:第一个问题1.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