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聚焦一点,建立自己的素材根据地——高考高分作文材料特征之一
- 资源简介:
约3290字。
聚焦一点,建立自己的素材根据地 ——高考高分作文材料特征之一
南京市第五中学 蔡建明
“没的可写”,这是很多考生在考场写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写不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其实,这个问题早已经表现在平时的写作当中了。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考场低分作文不仅是“没的可写”的问题,“有的写”也会出现问题。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以空洞的道理码段落,以虚飘的抒情凑字数,这是无材料;②通篇令人生厌,既不鲜活更无力度,这是材料的陈旧;③随意堆砌,缺乏变化,这是材料的单调、单一。
所有这些问题都基于一个原因:材料积累未能聚焦一点。800字的文章终究写出来了,什么似乎都有点,什么似乎都没有,不能给阅读的人尤其是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的材料不突出,不鲜明,缺少个性。
当我们对一个人或一部作品、一段历史、一个现象特别熟悉,有特别的认识,甚至有了感情的时候,用它来作为写作材料,怎能不具有感染力甚至冲击力呢?这样的材料可以称之为“素材根据地”,就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所说过的,“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拥有了这样的根据地,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命题,只要找到命题与自己“素材根据地”的种种关联,从“题是题,我是我”转化为“题是我,我是题”,我们都能对付并且夺人眼球。
回头再看看高考高分作文,无一不带有这样的特征。
一、走进一个人的内心
需要我们也值得我们熟悉的人是很多的,历史的、文学的,过去的、现在的,我们无法透彻地了解每一个人。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事实上,在所有这些人物当中,一定有一个是我们特别钟爱的,我们有一种亲近的渴望,这个人就是我们应当深度了解的,需要我们走进他(她)的内心,与他(她)的灵魂对话。
这个人必定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写作的任何话题都能在他(她)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件事、一段经历中得到印证。以05年的三道题为例:
1、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地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