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2010年温州市中考满分及点评(3篇)
每年的温州市中考作文题总是备受关注。2010年中考作文题:《做一个“行者”》,温州的考生会捧出怎样的佳作?本期《新苗》选择了今年我市三篇中考的高分作文,请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金戈老师予以点评,并对本作文题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解读2010年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作文题,是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两个合一,完成三大转身。
一、达到一种平衡
做到开放与限制的平衡,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平衡,倡导“真实作文”。
对作文命题“度”的把握,意在让每一个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做到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同时文题中的“行者”有较强的限制性,力求避免作文的宿构。《做一个“行者”》适合于记叙、抒情与思辨,让那些长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考生,都有用武之地。
二、实现两个合一
打通阅读与写作,倡导知行合一,启发一种写作新思路。
作文导语用意颇深。一是打通阅读与写作,将言语感悟与言语表达有机关联,以卷中鲜活的阅读实例作为“做一个‘行者’”引子,触发学生的情思。二是倡导知行合一,在这些行者的身上,他们都有共通的特点,为理想为担当为责任而行。知行合一的精神如薪火照亮每一个行走在现实生活中的学子,启示我们的学生:你们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有思想的行动者。
三、完成三大转身
从柔情之风转向刚健之风,从静观默想转向行动担当,从小爱世界转向大爱人间,让生动的笔触和刚健硬朗的文风并存,引领一种写作新走向。
作文导语开篇显义,“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行者”,已超出作文的意义,在人生的起承转合中,跌宕的是生命的丘壑山水。
做一个“行者”,以阳刚的名字定义。曾几何时,我们的作文风花雪月、小桥流水,阴柔之风吹拂大江南北,汉唐气魄、魏晋风骨被我们遗失了,直面现实的行动也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之中。做一个“行者”,掷地有声,它呼唤我们的学子要雷厉风行,要脚踏实地,让流布于作文中的生活气息与生命气质如土地般厚重,似长风般浩荡。
生命需要两极,阴阳共生,刚柔相济。当阴柔之风过盛之时,需要阳刚之气灌注。生活需要呢喃之语的抚慰,还需要雄壮之歌的唱响;心灵需要涓涓细流的滋润,还需要长江大河的激荡。“天行健,君子当自强”,当那古老而熟悉的声音在你的心灵回响之时,你是否已洞悉了生命的意义?
做一个“行者”,以行动的名字定义。当我们的智慧止于书本之时,无限精彩的世界就被关在门外了。“眼高手低”是当下教育的流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社会的沉疴,我们需要行走在大地上的“行者”,而不是高谈阔论的“智者”。投入地行动一次,胜于千百次质疑问难;忘情地演绎一回,胜于千百回临渊羡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以知识为点,以精神为尺,用双脚丈量大地,那么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长度,更有智慧的深度与生命的硬度。这为我们日渐萎靡与狭小的心灵世界,找到精神突围的开始。
“行者”,行己度人,行于当下。当人生处于低谷,“行者”会奋然跃起;当别人陷于困境,“行者”会施予援手;当他人给予善意的微笑,“行者”会报以同样的微笑。将心比心是“行者”的内心告白,毅然前行是“行者”的行动指南。
行行复行行,“行者”一路撒播阳光,一路收获风景;一路铿锵高歌,唱响生命的华章。我想,当我们的学生以“行者”的姿态行走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人生的风景,更是未来人生的精神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