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堂训练
-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4470字。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堂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吟啸( ) ⑵料峭( ) ⑶思量( ) ⑷酣睡( )
⑸连缀( ) ⑹卜算子( ) ⑺桐树( ) ⑻栖息( )
答案:⑴啸xiào ⑵峭qiào ⑶量liáng⑷酣hān ⑸缀zhuì ⑹卜bǔ⑺桐tóng⑻栖q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回首向来萧洒处
⑵夜来幽梦忽还乡
⑶明月夜,短松冈
⑷也无人惜从教坠
⑸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⑹漏断人初静
答案:⑴寒风冷雨吹打树林的声音⑵梦境隐约⑶长着小松树的山岗⑷任凭杨花飘荡、坠落⑸形容细长而宛转的柳条⑹漏壶里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
3.苏轼,字 ,一字和仲,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谥文忠。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天才,他在诗、词、文里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超逸的艺术风格是欧阳修、梅尧臣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成果,表现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文今存四千余篇,体裁多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苏词今存三百六十余首,成为 词派的开创者。
答案: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4.补出下列横线处的诗句。
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⑵ ,尘满面,鬓如霜。
⑶ ,明月夜,短松冈。
⑷萦损柔肠, ,欲开还闭。
⑸春色三分, , 。
⑹缺月挂疏桐, 。
⑺ ,寂寞沙洲冷。
答案:⑴一蓑烟雨任平生⑵纵使相逢应不识⑶料得年年断肠处⑷困酣娇眼⑸二分尘土,一分流水⑹漏断人初静⑺拣尽寒枝不肯栖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5.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 “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6.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