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阳光”作文升格指导
- 资源简介:
约3190字。
“心灵的阳光”作文升格指导
原文精批
心灵的阳光
○李弈影
黑暗了……(开篇突兀,让人莫名所以,虽然隐隐觉得可能与标题有关,但是交代太简洁,导致隐晦,不符合应试作文要求。)
当我看见桌上的纸条,上面写着期中考试的成绩,我的眼前便倏地一片黑。嘴边仍保持的微笑渐渐略显尴尬,这毫无预兆的打击让我措手不及。我甚至能够感觉到脸部的肌肉在松弛,渐渐回复到面无表情的状态。耳边仍不停地回荡着我刚刚的笑声,这开朗的笑声让我此时感觉有无数的巴掌向我的脸挥来——我的脸火辣辣的。而我的眼睛一直狠狠盯着那个名次,狠狠地,似乎这样就能够让我努力克制住眼泪。可是,眼前的数字越来越模糊。我索性闭上了双眼,此时,这个世界一片黑暗。(这段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符合一个深受考试压力的中学生的实际状况,缺陷在于铺垫过多,语言相对于首段来说显得啰嗦了。)
中午教室的人都走光了,我终于站起了身,拖着像被拴上了镣铐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教室。我害怕遇见任何人,我害怕他们说话,因为我觉得他们一张口就会问我的考试成绩,他们一定会投来轻蔑的目光。正午的阳光无比强烈,照射在楼下的每个人的脸上、身上。他们昂着笑脸,彼此有说有笑。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一定在说期中考试的事,看起来,他们都考得很好。我躲在角落里,阳光无法照射进来,我紧抿着嘴唇,牙齿重重地压在上面,我感觉很痛,但这种惩罚会或多或少地减少我内心的罪恶感。阳光无法照射进来,任何人也不会看见我此时的狼狈。(又一处细腻的心理展示,再次渲染内心黑暗,作者对受到打击后的状态体会深刻。这里已经是第三自然段了,前三段不断强调心理,但是基本没有“阳光”,要知道“阳光”是题眼,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所以在详略处理上作者没有把握好。)
这一天,我始终把头埋得低低的。我在逃避,逃避老师的眼神。无论是责备、疑惑,还是安慰,我都不想要,我只想谁也不要去提起这件事,我希望时间走得快点,让这件事快点成为所有人的无法想起的记忆。(这一个过渡段是必须的,它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应该是下文转向“阳光”的起点。)
然而,无论时间走得快不快,这一刻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到来。我坐在她的身后,回家的路上我什么也没说。我想,她一定也已经料想到了。刚到家,我便匆匆忙忙跑进浴室放水,水哗哗地落下,打在浴缸里发出啪啪的声响。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大哭起来,然而没关系,水的声音可以掩盖住我的哭声,没有人会知道我的脆弱。
许久,我才停止了哭泣,擦了把脸,便开门拿换的睡衣。而她,眼里噙满泪花,手里捧着我的浴巾和睡衣,见到我突显局促,此时正站在我的面前,沉默了一会儿,她不安地笑笑,轻声说:“忘了拿衣服!”我埋下头,深深地,泪水一颗接着一颗地掉进黑暗。我无法控制住自己突然抽泣起来,她拍拍我的背,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躺在床上,眼睛因哭泣而感到酸痛。我渐渐眯起眼,门轻轻打开,屋外的灯光倾泻进来,恍惚中看见一个人影,她悄悄地走进来,插上了防蚊灯,然后又轻轻地关上了门。(这里三个自然段讲述的是妈妈对“我”的影响,情理上来说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但是最关键的“阳光”二字没有体现。文题中的“阳光”是喻体,而本体是抽象的却应是实指,但文章写到妈妈的关照、理解、安抚等等动作行为后,却戛然而止,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没有点到。实际上这里依然对自己的伤感渲染较多。)
黑暗的房间渐渐亮出柔弱的蓝光,如同一束柔和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记叙文以这样的情景结尾是一大亮点,远胜口号式、抒情式、议论式,有“篇终接混茫”的意味,显得余韵袅袅,隽永有味。)
升格策略
1.注意审题。“心灵的阳光”是一个暗含比喻的短语,审题时要准确理解照亮“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