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文,文采斐然——如何使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 资源简介:
约2130字。
巧用诗文,文采斐然——如何使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秦葆
高中阶段,大量的古诗文学习,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也让他们对文言文中骈散结合的优美句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作文中巧用文言,不仅能使句子精炼、优美,文采斐然,而且能使语句富有哲理和诗意。
【例文选段】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经鲜有人谈论农事,大片的农田不见了,儿时的蛙声也不复存在。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人群中,还有谁能静下心来,倾听耳边的风声,眺望天边的彩霞?我们的心早已被物质锈蚀,天人合一已成历史,福祸相依的古训,还有几人谨记?
修改指导:从这段话中,观点明确,也能让人体会到作者的失落、惋惜之情,但因为语言缺少诗意,使作者的感情表达不够充沛。修改时,不妨引用一些描写田园美景的古典诗词,增加田园诗意的同时,也能增强人们的理性思考和文章的批判力。
【改后文段】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煮酒话桑麻”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也已经成为幻想,稻香、蛙声渐渐淡出人们感官,氤氲在日渐尘封的文字里。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群中,谁还有品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心境?谁还能够停下脚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们的心早已被物质俘虏,“天人合一”的美丽传说被淡忘,福祸相依的古训,还有几人谨记?
点评:修改后的文字,丰富了原文的内容,强化了原文的观点。古诗词原句的恰当使用,既能显示写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也使文段诗意盎然、文采斐然,增强了文章理性色彩。
【技法指导】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能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议论文中巧用古诗文,能将深刻的道理化繁为简、言简意赅;记叙文中适当点缀文言语句,可以使文章语句灵活整齐、文采斐然,富有哲理;散文中引入文言诗词,能增强排比句的文采,使表达酣畅淋漓。因此,在我们日常写作中,应该试着灵活使用古代诗文,仿文言句式造句,使自己的作文“出彩”“创新”。
作文中,巧用古代诗文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引用古诗文。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言简意深、化虚为实的文言诗文名句,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如《舍“鱼”而取“鼠”》(2010高考全国Ⅰ卷高分作文)、《何妨吟啸且徐行》(2010高考全国Ⅱ卷高分作文)《莫急,渔夫!》(2010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等。
2、仿用古诗文。既可尝试填词,也可仿写文言文里的句式。
例如:诚信有没有?扪胸问良心。不知为人与否,今朝必有失。欲把诚信找回,却又口是心非,笑里又藏刀。诚交天下客,利从信中来。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不应有恨,为何定要失诚信?人要诚信立身,物非循规蹈距,此事并不难,但愿诚长存,人人信有之。
——(《水调歌头•诚信》)
这是作者填的《水调歌头》词。本“词”虽然在押韵、平仄方面有一些欠缺,但对中学生来讲,本词仍是一首很优秀的仿作词。作者将社会上有些人将“诚信”抛于脑后而为人奸诈。最后在下片提出了“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的观点,并指出“人要诚信立身”而有些人却失去“诚信”,最后作者的愿望是“诚长存”,“人人信有之”。可见模仿文言语言,既可将使说理也显得深刻、文雅。
3、化用诗词名句,巧妙镶嵌。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将诗词名句妥帖自然低镶嵌在句子中,既能取其意,也能借其境。
如:我们总羡慕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我们总是苛求于需辟一方桃花源,种一丛篱畔菊,但何不让我们先拥有‘悠然见南山’的心境?(《绿色生活》2010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
编者按:同学们,读了此文,你是不是觉得古诗文的学习的用处其实很多?那请你在学习中多积累一些有哲理的文言词句吧。
附:常见诗文中的哲理词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