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汇编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3 23:49: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70个字。

  2010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汇编3
  20. (2010•湖北省随州市,21—25,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2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2分)
  2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或异二者之为 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23、翻译下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6分)
  句子翻译: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译:
  翻译方法归纳:
  24、理解填空。(3分)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滕子京是一个的人。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答案】21.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每个1分,共2分)
  22.B(A.①名词,两种心情;②介词,被。B.①和②都是介词,因为。C.①在……之前;②前。D.①名词,书信;②动词,写。)
  23.句子翻译:(1)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或: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2)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每句2分,大意正确1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翻译方法归纳: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忠于原文,译句要做到句子通畅,还应该有点文采。(2分,以上两点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2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3分。每空一分,意近即可。)
  25.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
  21. (2010•辽宁省朝阳市,7—10,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7. (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2. (2010•山东省滨州市,9—12,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9.(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3.(2010•福建省三明市,10—13.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⑶志喜也()⑷甲子又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农夫相与忭于野.
  13.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⑴情趣⑵离开⑶记⑷下雨
  11.C
  12.⑴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⑵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13.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24. (2010•广东省深圳市,6—7,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25.(2010•黑龙江省绥化市,11—15,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为:(2)宜:
  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1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1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2分)
  1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2分)
  【答案】11、(1)为: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2)宜:应当(每小题各一分)
  12、(1)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2)对于莲花的喜爱,向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
  13、(1)议论和抒情(2)甲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层层深入的引出文章主旨。(1分)乙段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抒发了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乙段通过对比,衬托了莲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之情。
  14、(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莲,花之君子者也。
  15、应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中选择作答。选其他酌情给分。(共2分)
  26.(2010•内蒙古赤峰市,23—26,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页)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传》)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指老人。③吊:哀悼,吊唁。④垢(gòu):通“诟”,辱骂。⑤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⑥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⑦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
  23.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粗衣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吾孰与徐公美
  C.朝服衣冠  有一老父衣粗衣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D.敬受命,愿闻余教()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6.甲、乙两段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二者的成功劝说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5分)

  【答案】23.C(2分)
  24.A.闻:使……听到B.私:偏爱C间:间或,偶然。D.余:其余的。(4分)
  25.(1)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2分) (2)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2分)
  26.邹忌用暗示、类比的方式委婉规劝,易被人接受;(1分)老父以吊唁这种极端的方式规劝,有极强的警示性、寓意性,但不容易被人接受,若不遇贤者,恐有祸患。(1分)启示:一是被劝者要从善如流,虚心、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1分)二是劝人者要敢于进言,天下人管天下事。(1分)三是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1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