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
——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程对山(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 733000)
一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病态人生。将两篇小说放在一起对读,就会发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亮点。如孔乙己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当别人问他“当真识字么?”,竟然分辨不 出此中的嘲讽意味,依然恳切地教他“回”字的四样写法。除却朝代造成的于迂腐外,剩下的便是难能可贵的单纯和热情。他多排出几文大钱换来一碟下酒的茴香豆,又“一人一颗”地发给孩子们吃。这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人情味啊!在那个世故污浊的时代里,孔乙己甚至有些特立独行的品质:无力挤身于“踱进店内”“慢慢坐喝”的长衫人物中,又不愿苟同麻木冷漠、平庸世故的短衣帮。总想歆力保持一个读书人的清高和孤傲,于是,便“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可以想见,在那个世俗语凉薄的鲁镇街头,孔乙己的出现无疑构成一种别样的风景。和孔乙己相比较,范进能以冷静的现实态度对待人生。中举前,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况,便抱鸡去卖。且“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丝毫也没有难为情之态。换了孔乙已就怎么也不会去卖鸡。范进性格中很少尖酸刻薄的因子。中举前曾抱尝岳丈胡屠户的羞辱谩骂;中举后不计前嫌仍赠银十两,这真是少有的大度和大方。在科瘵考试中,孔乙已“终于没有进学”便罢了。范进却连考三十年,终在55岁而中举。这种百折不回夭志难移的“奋斗”精神不也是一种性格亮点吗?可见,细加推究,这两个长期遭人聚讼的人物身上的性格亮点还真不少。
二
读过这两篇小说的人都知道,孔乙已和范进的人生是病态和丑恶的人生。但是,既然作家要在作品中着力展示人物性格的病态和丑恶,为何又在展示之余显露出人物性格的亮点呢?要是不显露这些亮点,不就使人物显得更“病态”、更“丑恶”吗?其实,在文学大师的笔下出现病态人生中的性格亮点是必然的,也是符合文学艺术创作 美学原则的。因为,作家总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即“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为原则来表现生活(引文见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人和人的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有的人宽容随和,其缺点可能是怕负责任;有的人容易亲近,也许会有情感游移的时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