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个性化语言的解读
- 资源简介:
约3530字。
《孔雀东南飞》个性化语言的解读
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语文组 郑玲玲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集中反映了汉乐府民歌璀璨夺目的艺术成就,该诗在语言、形象、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达到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水平,成为众口交传的中国文化经典名篇之一。尤其是语言,它丰富、精炼、鲜活、生动,富有个性。通过对兰芝含蓄隽永、仲卿朴质真诚、焦母、刘兄激进逼人的人物对话的解读。能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个性, 领略到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个性化语言 ; 解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它是形象化的语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要素时,必须首先注意语言要素。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以其出色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地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将全诗细细品来,既有平静、温馨、愉悦之优美,又有激情澎湃,激荡亢奋之壮美,还融之以心灵承受这破碎的爱而生成的痛,它是美与悲交错相融,合而为一的文学作品。诗作语言丰富、精练、鲜活、生动, 富有个性。笔者将对诗作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进行解读,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主观情感。
性格寻求语言,它又决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深刻地把握了性格同语言的内在关系。诗中有刘兰芝语、有焦仲卿语、有仲卿母语、有兰芝母语、有兰芝兄语,还有县令语、主簿语、府君语,或繁或简,都一一符合人物的身份。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一、兰芝语言含蓄隽永
刘兰芝是诗作者倾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婆婆驱逐,阿兄逼婚,她因而抗拒,外柔内刚,自有主张。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以情托终。她的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许多优秀品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弱点和所走过的艰难斗争的历程。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为了表现刘兰芝坚强自持、柔中有刚、情感克制的性格特征,诗作创造了一种具有心理深度和独特表达方式的人物语言,使其“心曲隐微,随口唾出”。如:兰芝辞别焦母时盛妆上堂,彬彬有礼,言辞婉约:“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乍一看,只是自惭和求遣之意,实际上却是一种婉约之辞,它质而不俚,柔中有刚,潜含着刘兰芝的不平与愤懑。可是这些都说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很好地体现了兰芝的教养与倔强的性格。
再如:兰芝离开焦家前夜,把自己的衣物嫁妆留给仲卿的一段话:“妾有秀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这时的兰芝,刚倾诉了她对无辜被遣的委屈和不平,表示对复归已不存任何幻想。可是,想到自己将同“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恩爱丈夫永远分离,却又充满着依恋,临别前既没有悲伤的眼泪,也没有热烈的表白和缠绵的情语,只是借清理留交衣物之事,含蓄委婉地表达着自己对仲卿的深情和希望。
她那一波三折的表达更值得注意。为什么兰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