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36
- 资源简介:
约3430字。
《荷花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设想:以学生为主体,分角色朗读,体会小说当中的个性化语言。对比战争题材的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本小说诗化的语言特点。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对比《祝福》、《边城》与《荷花淀》三篇小说标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以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小说标题
不同点:作用不同。《祝福》以喜庆的环境来反衬人物之悲
《边城》与《荷花淀》以优美的环境来烘托人物之美
读《祝福》时,我们的头脑中会展现出鲁镇年终大典的喜庆场景,同时出现的是脸色黄黑、瘦削不堪、柱竹行乞,形同死人的祥林嫂的形象。
读《边城》时,我们头脑中会展现凤凰城高高的白塔,清秀的山水,以及清纯灵秀的翠翠在小溪上摆渡的形象,
读《荷花淀》,我们头脑中会展现什么画面呢?
一望无际的茫茫的水域,水上是一层层碧绿的荷叶,朵朵粉红色的荷花,空所气中飘来清新的荷叶荷花的香味。同时出现的人物是谁?她们在干什么?
学生会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水生嫂和一群妇女摇着小船,背着枪,脸上荡着胜利的笑容,在白洋淀里穿梭。
二、背景简介及故事情节梳理
1、背景借助课文注解了解:本篇小说写于1945年春,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2、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回忆要素并让学生自己概括(8分钟):
时 地 人 事
夜晚 水生家 水生嫂及水生(夫妻)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一)
从小事件概括起,一一列出,最后找出中心事件(关键事件、重要事件) 开
水生嫂月下编席、丈夫回家告知参军事宜、临行叮嘱、告别 端
(引子) (事由) 主要事件
两天后 水生家 一群妇女 相约探夫 (二)
马庄 探夫遇敌 发
快到晌午 离开马庄的路上 遇到日军往荷花淀里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