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总复习笔记2:词语
- 资源简介:
约3650个字。
2011年中考总复习笔记(2)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2011级2班
罗化请
第一板块语文知识与运用
考点2.词语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
3.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解读
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设题:(1)辨析选择词语;(2)语境释义;(3)归纳运用;(4)语言运用。考查主要有三种题型: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运用题。
【典型例题】
一、辨析选择题
例1.(2010年浙江湖州卷)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②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了现实的生活。
③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A杳无音信反映即使B销声匿迹反应即使
C销声匿迹反映虽然D杳无音信反应虽然
答案:C
例2.(2010年重庆卷)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解析:两题中都涉及辨析近义词。辨析近义词,关键在于“求同”、“辨异”,找出其“共性”和“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配。如“无动于衷”与“不动声色”,前者重在表现毫不理会,后者重在表现非常镇静,意思相去甚远,不能替换。例1还涉及关联词的辨析选用,答题时需把握句意,注意语言标志,如第③句意在表明是转折关系,且有表转折关系的语言标志“但”,故不能选表假设关系的“即使”。
答案:D
二、语境释义
例3.(2009年重庆卷)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