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邹韬奋)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280个字。
苏教版八上《我的母亲》(邹韬奋)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丁卫军
活动: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预备队会课
时间:2009年9月21日
地点: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
班级:白兰中学初二(1)班
师:我的母亲(师读文题)
生:我的母亲(生齐读,教师提示再齐读。)
师:不一样的,是吧?细细品味一下,是不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邹韬奋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我的母亲》。(PPT显示)
邹韬奋这个名字很特殊。“韬奋”是他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作者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奋斗不息”。毛泽东、朱德等人物在邹韬奋去世以后,给予了他高度评价。
1937年,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为黑暗中的中国奔走呼喊,这也使他因“抗日罪”,被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他的自传体文本《经历》。这时候,他想起,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母亲给予的。这时候的邹韬奋已经有四十岁,而她的母亲早就与他阴阳两隔,于是他写下了这篇非常感人的散文《我的母亲》。
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
“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PPT显示,生齐读)
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走近母亲,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和丰满的内心世界。
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下列词语,进行适当的圈画。
(播放纪云梅配乐朗诵《我的母亲》,在学生听录音时,师在黑板上写下“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听录音,让我们走近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下面请同学们说说看,哪些段落作者概括性地介绍了母亲,评价了母亲。
生1: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四小节。
(生齐读一、二、七、八小节)
师:我们刚才听的录音是盐城的一位准播音员老师读的。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带有什么样的情感,在这四小节里,你又读出了什么情感?请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2: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敬佩。
生3: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怀念。
师:还有吗?除了敬爱、思念,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
生4:还有对封建势力的憎恶。
师:在哪里读到?
生4:在第二小节和第八小节。
师:哦!有对母亲的敬佩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我们再来读这四小节,注意轻重音,注意感情节奏。(生再次齐读这四小节)
师:刚才大家对作者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我们从这四小节里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5:母亲死的非常早。
师:你从哪里读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