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 资源简介:
约10350字。
审 题 与 立 意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 于怀刚
中考作文的审题,就是“认真地研究分析题目,明确题目的真正含义和写作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材等写作思路”(《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可见,审题是作文的起点,它关系着作文的写作方案,包括立意、选材、表达方法等,对它应慎而又慎。所以学生对作文题必须字斟句酌地品读和咀嚼,不仅要读懂作文题的显性要求,更要读懂作文题的隐性限定,否则就会偏题或跑题,哪怕立意再高,语言再美,构思再巧,都无法改变作文“低(D)等”的命运。为此,训练好审题能力,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
近十年来,上海市中考作文均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除了2006年是半命题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其余的都是全命题作文,如“黑板上的记忆”、“在学海中游泳”、“我眼中的色彩”、“记住这一天”、“充满活力的岁月”、“我想唱首歌”、“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有家真好”等。命题作文有些有提示语,有些没有提示语,针对这样的特点,审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审题概述
一、全面理解题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有三个原则,一是不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二是让考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话可说;三是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虽说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但是对“标题”或“提示语”的含义要全面理解,明确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要求,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如“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00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中的“竖”,就是要求通过一个动作表达自尊、自强、自信、自律的,自己学会了某项技能,如骑车、弹琴、游泳等;自己的成绩提高、认识提升;自己偶尔做了错事敢于承担责任等。如“在学海中游泳”(200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感受、反思和感想。“学海”的范围很宽泛,可以写学生在学校的一些难忘的学习经历,也可以写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的体验和感悟,还可以写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和促进。“游泳”是一个向前的过程性运动,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也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我们的名字叫——”,“名字”看似只是个代号,但从深层来说,它是同类事物内在性质的外在表象,是同一类人或事物共有的特点总汇。所以,它不仅是个符号,更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是内见之于外的。
二、精微辨析差异
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把握写作的中心。如“有家真好”(200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中的副词“真”,乍看不起眼,但是,仔细辨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真”包含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这就要求在写作时必须要有由衷的抒情。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活力”不同于“活泼’’或者“快乐”,如果文章仅仅是述说生活故事,抒发青春情怀,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自己对生活的难以抑制的喜爱与激情,这种活力可以是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的乐观情怀,是在苦辣酸甜环境中的蓬勃朝气。另外,“岁月”又与“日子”不同,它是一段较长的“日子”,就个人而言,可以是童年奇思妙想的回忆,可以是少年壮志情怀的描写,也可以是青年激情岁月的述说。就群体而言,可以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家乡、祖国等。请看下面的考场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