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优化·灵动——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 资源简介:
约2890字。
探索•优化•灵动
——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辽源市田家炳高中 陈秀英
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情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是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老师灌输的译文。这无疑是降低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价值。这样,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可言,甚至厌学文言文。
对高一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文言文的底子,了解他们对文言文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搞好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二、课前预习
学生手中的《赢在课堂》教辅资料非常实用,在“预习•导引”部分有识记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词义、文学文化常识、经典句段等内容,系统全面。学生利用它可以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甚至是理解大意,为进一步理解鉴赏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趣导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言文的导入应以求新、求趣、求活为原则,点燃学习热情,令学生耳目一新或者感同身受,带领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
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说,语文是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我认为一个有品位、有情趣的高中生肯定会这样说:“‘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当我深情并茂的讲这段话时,注意到学生眼中跳动的光亮,读到了他们对悠久文化的憧憬。这种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容易接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像《鸿门宴》这样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预告片,设悬念而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兴趣。也可撷取其中的一些成语,指出这些成语就来源于这篇课文,让学生边阅读、边寻找,如《劝学》。还可利用音像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孔雀东南飞》时,利用电脑技术,把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用视频的形式加以再现,可以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图象,易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从而,为上好文言文创造一种浓厚的氛围。
四、强化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