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2160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一、 课型定位:审美鉴赏式
二、 教材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其中语言美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从语言入手分析,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知外在景观和作者内在的精神,获得审美享受。通过拓展比较,体会本文蕴涵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基础上,学生已熟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初步具备对散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在做好预习的前提下,教师抓住语言因素,进行感性和理性探讨,引导学生进入景物的意态、情韵的审美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的“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
能力目标: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独立自由的旷达情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五、明确五点:
a) 重 点:欣赏优美的语言是全文的重点,抓住景物的特点, 运用各种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b) 难 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即托物言志的“志”。
c) 德育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情感 和品格。
d) 创新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独特感受。
e) 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领略本文的美感。
六、教学策略:
a) 预习、初步感知文章的特点。
b) 借助绘画法和诵读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c) 选用录音机、电脑和投影配合施教,从视听角度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七、 课前准备:
教师:将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王维《山居秋暝》、李白《独坐敬亭山》等古诗制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学生:阅读《山居秋暝》、《独坐敬亭山》及其赏析文章,做摘记,写心得,制成研究性学习专题卡片。预习课文,想象文中的风景画面,独立或与人合作制成电脑图画,或鸟瞰全景,或特写细部,或描绘晨光,或勾勒夜景,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展示画作,捕捉初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电脑绘画,介绍个人对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初步感受和电脑绘画的创意。学生用图画描绘艺术的初感,通过创造性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化为生动的画面,为进入作品的意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