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850字。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木兰诗》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是一首古代诗歌,更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整个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有诗歌、小说、散文、乐府诗。它们都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学习《木兰诗》,要反复朗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质朴生动的语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2、课时建议:2课时
3、教具准备:多媒体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梗概,达到当堂背诵课文,并从中体会到明朗刚健的民歌情味,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2)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文中结构上繁简得当的特点,让学生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背诵课文——分析人物——文学鉴赏”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木兰这个人物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既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味语言,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中体会情感。
本课的重点:
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2、使学生体会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她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难点: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1)从朗读上品味语言特点。(2)从修辞手法和结构上欣赏诗歌。
四、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