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浅见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6/4 11:15: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个字。

  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浅见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
  王双利
  当一位老师是不该有倾向性的,可我本人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有偏好的。比如叙事散文,短篇小说,又比如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是我中华民族文学之瑰宝。遣词用字经得起千锤百炼,画面优美引得人浮想联翩,意境幽远受得住反复推敲。在这宝库之中,俯身采来的是美玉,信手拈来的是珍珠,仰面摘来的是明星……
  我对古代诗歌的喜爱犹如心系明月,初恋少女思慕心上人一样。也许有人会哑然一笑。可只有这样形容,才能表达我对古代诗歌的敬仰之情。孔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我亦曰:已所欲,施于人。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跟我一样,在研读古代诗歌中变得灵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给自己营造一片诗意的天空。
  先贤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授古代诗歌许久以来,我一直在寻觅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似有所得。现在,将我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浅见,陈于此,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学习古代诗歌,大体可经过读—赏—得—背四个环节,其中,读和赏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一、读
  1、读基本知识。如诗歌某一作品的体裁,出处,题目里的重要信息,作者所处的朝代,及背景。这些要素中,我认为,作品的体裁等相关内容可由老师简单介绍。应重点引导学生细读古代诗歌的作品产生的大背景和小背景。所谓大背景就是诗歌所透出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所谓小背景指的是作家生活的具体年代以及具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换。这可以在学生自查资料的预习并介绍中完成。
  我会告知学生,对于诗人生平了解的程度越深越细,对于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刻。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曹操《观沧海》一诗。该诗是作者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后,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的这首诗。了解了这段背景,就可以明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奇特想象的作用了。
  2、读感情基调。古代诗歌往往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有慷慨激昂者,有沉郁超然者,有飘逸不群者,有温润婉约者……诗词曲的字里行间必有关键词句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当然,在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前,应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读准字音和重音、找出韵脚。这些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应以学生为主导来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能贴切的读出一首诗的感情基调,必然要先投身其中,找准感觉,以抑扬顿挫之语调读出,并反复吟咏,便可欣然忘食了。
  如杜甫《春望》一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书下注释和背景介绍等知识帮助下,诗中,“国破、溅泪、惊心、烽火”等词,都能帮助学生品读出此诗的沉郁悲怆的感情基调。而这种沉郁悲怆正可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