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68
- 资源简介:
约6300字。
五 我的空中楼阁
—— 李乐薇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诵读的要领,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诵读的技巧。
2.学习本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建议一】
采用诵读法
1.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是统一的,而诵读是鉴赏这种美的重要手段,可由教师范读或指定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创造审美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意境。进而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提高诵读能力,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美。
2.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加深。
一、读音乐美。本文笔调清新,语言优美,全文多用短句,节奏舒徐流畅,形成幽雅恬淡的基调;适当地运用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如“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等,使语言更显得隽逸潇洒。
二、读语言美。作者以绘画般的眼光、借助各种语言表现手法,把一座平平常常的山上的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希望同学们在进行文学欣赏(特别是散文)时,细细品味语言之妙韵。如开头两个独立成段的句子,语言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以轻松舒缓的节奏为文章定下了欢快的主旋律。四个比喻应用舒缓抒情的语调,读出辽阔、空旷之感。
三、读意境美。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小屋这个天地里何等自由、舒畅,“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游目骋怀”。只有心境自由、胸怀开阔,才会有如此奇特而美好的想象,这样写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可重点读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体味令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美妙境界。
【教学建议二】
采用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1.可着重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从而体味作者情感。作者以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一座平平常常山上的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教学可通过对“小屋究竟是真实是虚幻”,“现代职业人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等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进而理解文章、理解生活。
2.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自由、独立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与作者同样强烈,所以,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体验和对文本自我的理解,有利于构建学生自己的意义世界,使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需要。
* 示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可让学生集体背诵)。今天我们来欣赏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本文写的是自己的居室,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生活和追求。
二、整体感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