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唐诗宋词鉴赏精华练习题汇编
- 资源简介:
约10990字。
唐诗宋词鉴赏精华
唐诗部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
1、“物候”“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第二答:因为诗人是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答是“宦游人”也可),表达了怀念中原故乡之情。
2、试指出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出"和"渡"。"出"字指太阳刚露出海面,还未升上天空,这就强调了新春伊始,江南春早;"渡"字不但把"梅柳枝头春"拟人化,而且把江南春意写活了:梅花凌寒怒放,垂柳抽芽吐绿,原应在江南,但借着旭日金光的照射,这梅柳之色已映到了江北,使长江两岸都春意盎然了。"出"和"渡"对开拓优美深远的意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要赏析"大意对即可)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该诗前两联的动词运用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一个“照”字渲染了边报传来的紧张气氛。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由衷的爱国激情,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4.该诗的颈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既有视觉,又有听觉;既有声,又有色。从侧面烘托出了战事的惨烈,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5.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直接抒发出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6、首联“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答:一个“吐”字写出了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只是凝视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7、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了高高的树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8、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