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ppt100
- 资源简介:
共19张,另有音频素材及教案。
榕江民中集体备课教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 雨 巷 》
备课人: 罗铃龙 审核人: 时间:2011年8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2、认识作者。
3、识记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划出节奏。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雨巷、油纸伞、丁香和我这些意象,体味诗人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三、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导引
预习资料
学生自学指导:
1、作者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中国 派 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 ,又名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7年写的《雨巷》,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的称号。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2、写作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压抑,极度的苦闷彷徨,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