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ppt5(课件+教案+练习+课时分层练习+单元综合测试,打包18套)
- 资源简介: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课件+教案+练习+课时分层练习+单元综合测试(打包18套)新人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短新闻两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1包身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1包身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导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练习10短新闻两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练习11包身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练习12飞向太空的航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
《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B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错,应是“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
9 短新闻两篇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港督(dū) 紫荆花(jīnɡ)
冉冉(rǎn) 婆娑(suō)
颠倒(diān) 嬉笑(xī)
沼泽(zhǎo) 纳粹(Nà)(cuì)
废墟(xū) 雏菊(chú)
窒息(zh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载接载(zài)记载(zǎi) (2)泊停泊(bó)湖泊(pō)
(3)折折磨(zhé)折本(shé)折腾(zhē) (4)剥剥光(bō)剥皮(bāo)
(5)塞塞进(sāi)要塞(sài)塞责(sè)
2.语境辨析法
(6)厦(xià)门华侨大厦(shà)地处中山路商业街,毗邻市府大道和环岛路,距前往鼓浪屿的渡口仅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
二、写对字形
(1)旗gān(杆)揭gān(竿)而起秸gǎn(秆) (2)piāo(飘)扬piǎo(漂)白piāo(剽)窃
(3)qì(汽)艇水蒸qì(气) (4)纳cuì (粹)憔cuì (悴)鞠躬尽cuì (瘁)
(5)zhuàn (撰)写盛zhuàn (馔) (6)步lǚ(履)木jī(屐)
(7)照xiànɡ (相)机摄xiànɡ (像)机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掩映•掩盖
两者都有“遮掩”的意思。
“掩映”指彼此遮掩而又互相衬托。含有相互映照衬托使景物更美之意,一般形容具体的景物。
“掩盖”指隐藏,隐瞒;从上面盖住。既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2)邻近•临近
两者都指靠得近,距离不远。
“邻近”只表示空间位置上的接近,这时“邻近”连接的词语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临近”多表示时间的靠近,还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时“临近”所连接的两个词语具有主从关系。
2.明确词义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寒而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2)格外令人注意。
(3)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4)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5)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备受瞩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饱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shì)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密的梦想而微笑。
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很多人生感悟和哲理,在高考中对文学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故事情节等方面,为此我们特意开辟了“名著导读”这个栏目,从内容概要、典型人物方面宏观地来介绍文学名著,帮助同学们了解名著,走进名著,相信大家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视野会更开阔,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将更深入!
《论语》
[内容概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作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