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12年语文中考考试大纲及专题训练
- 资源简介:
约87210字。
漳州市2012年语文中考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1、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考试内容不受教材限制,命题主要选用课外语言材料。选文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三、适用范围
2012届漳州市九年级学生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知识能力结构
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包括文言文)55分;写作70分。
命题材料取自课外的比例不低于90%。
2、题型结构
选择题的比例不超过10%。
3、试卷容量
16开8码。
七、试卷难度
试题分为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8∶1∶1。难度值为0.8左右。
八、试题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1、用课文原句填空。用课文原句填空。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涵哲理,《登飞来峰》中也有一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周敦颐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
(5)临近毕业,大家都拿出留言本相互留言,你将为同桌好友留下什么祝福语或惜别的话呢?请从初中三年你学过的古诗词中选择一个句子作答。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山中学开展“阅读名著”竞赛活动,下面是阅读期间甲小组设计的测试题,请你作答。
(1)《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接受招安的是__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__。
(3)请写出与《西游记》中“猪八戒”有关的一句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
浦南中学九年级(1)班要召开一个以“名著阅读”为主题的班会,决定邀请著名作家李南先生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班级推荐张芳同学去邀请他。假如你是张芳,见到李南先生时,应该怎么说?当作家应邀参加主题班会时,作为主持人的张芳应该怎样介绍作家?
⑴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 积累和运用
1、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书写规范。
语文阅读是以识字的量为前提的。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是个基本要求。写字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书面交际之外,从美育的角度看,它还有审美功能。考试评价在于促进对于汉字书法艺术的了解以及对汉字审美价值的领悟,促进学生在书写汉字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目前的考试形式多为设计田字格用正楷或行揩抄写汉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评价识字能力,不仅要会读,会写,也要理解其基本意义,要着眼于整体识字,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字。填空、组词是基本的考试形式。
3、背诵、默写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
语文积累不仅仅是背诵了多少名篇、名段,更重要的是发展语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问题。语文积累的考查一般有这么一些要求:一是广度,就是阅读的总量是否达到了标准规定的“九年级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这就不止要考查课文的内容,还可以考查课外名段、名句;二是深度,通过理解性的背诵默写来实现这一要求;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阅读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伊索寓言》、《水浒》、《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5、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语法知识的考查重在运用,在于能不能判断句子的正误和修改病句,在于简明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在于“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单纯知识性的静态考查语法中的短语、单句、复句的分析已不作要求。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不停留在要求你辨别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而是把重点放在“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上来。这就要求懂得各种修辞方法的特殊作用,例如,比喻能使事物具体、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接受;拟人,能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具有增强语气的作用;反问句,加强陈述某种观点的语气;设问,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对所提问题的注意和思考;夸张,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等。当然,回答时应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训练一 背诵默写
1.轻轻的我走了, ; ,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朱自清《春》)
3.细细谛听,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相见欢》中点破题旨,直写离愁的诗句是: , ,
, 。
6.《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 , 。
7.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欲与天公试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