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素材显真功——作文素材升格示范
- 资源简介:
约3830字。
巧用素材显真功——作文素材升格示范
【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界里,植物碧绿的叶子不到季节而变黄,这是病;动物灵动的身体没来由的突然迟钝蔫萎,这是病。人类社会中,头痛脑热、纳差苔厚、学术做假、盲目扩张也都是病。病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我们国家的建设等方面息息相关,因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1年广东省重点中学第二次六校联考试题)
【写作点拨】这次的六校二联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从社会热点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由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如果对“病”的内涵把握不准确,可能会认为“病”指的是人生中的苦难和坎坷,因此容易出现套作。如果只是把“病”认为是生理上的“病”,却没有化实为虚,考虑到“病”的深层内涵,那文章只是写通过自己生病的经历谈谈自己感受到父母,朋友对自己的关心,文章虽贯穿着“病”,却并未抓住病的实质来写,这样写也不容易的高分。
就写作思路而言,不妨有以下几种:对社会文化之病展开思索,如“病态红学热”;对社会道德之病进行剖析,如“以良知的尖刀刮骨疗伤”;对现代生活中人性的病变开出药方,如“给自己开一张假条”;对中国百年的历史进行梳理,如“百年多病,沧桑往事”。
这次考试中的高分作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题小作,立意深刻。第二,论据丰富新颖,分析透彻。第三,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来加深文章的内涵。第四,干净整洁的卷面也是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原作平台】
黑与白
广东一考生
黑与白是两种界线分明的色彩,本来没有交汇点,而在社会生活中,有时却难以分清黑白。难怪歌中有道:“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用黑与白来指代社会的两面,很新颖,但是语言比较平淡。)
黑与白,说到底,终究是一个“病”字。(入题较快。)
比如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尽是食品安全问题,什么三鹿奶粉,可是害婴不浅啊!这么大的一家企业,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婴儿的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这是多么的可恶。我不明白为什么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会带来许多问题呢?应该不是机制出了问题,而是人心出了问题――缺乏道德也是一种病。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得了这个病,辨不清黑白,最终只会被“和谐”了。(虽然能够使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纠缠于一个简单的事例上,略显单薄。以下几个段落也缺乏线索关联,全文较散。)
再说说“佛山小悦悦”事件吧,这件事情的新闻点击率在网络上居高不下。十八个路人,莫不是看不见吧?怎么能安态自若地从奄奄一息的女孩身边走过,连报警,叫救护车的人都没有。六分多钟的时间里,只有女孩在承受着痛苦,回看视频的人唏嘘,孩子的父母落泪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在互相信任上生“病”了。不难肯定,现今的人们或多或少有一点“缺信病”,导致黑白不分,可是同样的,这样的病是“害人终害己的”。终于,我们还是要认真面对黑白,“绕”并不是办法。(“小悦悦事件”很能说明社会之病,不过这里对素材缺乏深度挖掘,立意显得较浅。部分字句不通顺。)
还有的就是文明礼貌了。这应是通病了。讨论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最让人头疼的便是这个“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