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0小题,约10370字。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应届yīnɡ 憎恶zēng 创口贴chuāng 立竿见影gān
B.掮客jiān 泥淖nào 檄文xí 寡廉鲜耻xiǎn
C.骁勇xiāo 下载zǎi 愤懑mèn 为虎作伥chānɡ
D.奇葩pā 恪守kè 编纂zuǎn 心宽体胖pànɡ
答案:A 解析:(掮客qián 下载zài 心宽体胖p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诩 刚愎自用 举家迁徙 事实胜于雄辨
B.陷阱 东施效颦 一枕黄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C.拢络 稗官野史 向往光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松弛 孺子可教 开源截流 吃一堑,长一智
答案:B 解析:(A雄辩。C笼络。D开源节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B.对中国人来说,在国与国无时无刻都用“软权力”较量的年代,我们除了张艺谋之外,还有孔子做文化大使,更是值得庆幸。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D.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答案:D解析: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A.搭配不当。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指众多的学生。前面不宜用表数量的词语。B.“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错误。“无时无刻”是没有哪个时刻、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时时刻刻”相反,用法也与后者不同。“每时每刻、时时刻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C.褒贬不当。蔚为壮观:蔚,茂盛;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也作“蔚为大观”“蔚为奇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答案:A 解析:B句式杂糅,删去“所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C. “区别”后加“于”。 D.语序不当。改为“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