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终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
- 资源简介:
约7470个字。
七年级语文复习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口技》
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 通“只”只有《狼》
三.古今异义举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