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
嘉兴秀州中学 朱喻冬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功能。本文从当前推进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中对古诗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其价值定位进行探讨。由此得出古诗文教学中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需求,要重视和加强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人文、人文素质 、学生为本、文化载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同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质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的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而语文就是充当了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属性赋予了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古诗文教学,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现代文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时代所给予的功能。
一、人文素质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需求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要培养学生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的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要培养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的人。综合国力的增强,关键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的腾飞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的削弱或丧失。而这恰恰是任何现代科学技术或物质力量都无能为力的事情。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就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需求。
二、重视和加强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文由于语言凝练生动,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