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4 11:19: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9750字。

  黄山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泾渭分明了。许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这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只是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剌激。“过度商业化”就是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以文学论,阿•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于是,引发社会道德水平大滑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夏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令人担忧。“过度商业化”,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昧,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
  我们要避免文化的“过度商业化”,不能让它成为一堆垃圾,空耗了精神,也使观者丧失对文化的信心,珍惜文化的羽毛啊!
  (选自201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过度商业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过度商业化”指的是人们将文化当作一种产业,利用它为地方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现象。
  B.文化应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在价值失范、信仰崩解等社会不良思潮中随波逐流,否则难免会走向“过度商业化”。
  C.改革开放导致了“文化过度商业化”现象的产生,其外在表现为颠覆权威、否定传统、玩世不恭、恶搞一切等。
  D.各种文化垃圾大量产生,各种低俗、恶俗的内容充斥文化生活,最终导致所谓“文化过度商业化”现象的出现。
  2.根据阿•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话,下列选项不符合文化应有的“精神属性”的是(3分)(     )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万石君罗文①传
  苏轼
  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於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
  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②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收录以备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独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顽滑,不足以置左右,愿得召臣友人罗文以相助。”诏使随计吏入贡。蒙召见文德殿,上望见,异焉。使待诏中书,久之,拜舍人。
  是时,墨卿、楮先生③,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上尝叹曰:“是四人者,皆国宝也。”然厚重坚贞,行无瑕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