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六中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5 7:02: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9840字。

  安徽省合肥六中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
  ①给“中国宣纸文化”下定义,首先要反映中国宣纸文化的特质。中国宣纸,自古以来,实为泾县宣纸,冠以“中国”,是因其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同凡响,也表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宣纸是先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掺和主要配料的沙田稻草,并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用特殊的方式加工而成的,主要供作书画等之用的特种精良纸张。由于这种高级精良纸张具有文化的复合性,因此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研究和对待。
  ②宣纸主要作为书画的载体,从文化结构来看,它是文化的物的层面,是文化的外层,或谓是一种物质文化。但事情又绝非那么简单。因为宣纸作为一种人们长期使用并保藏的特殊的文化用品,它作为器物的一面,是一种人们对象化了的劳动;它作为凝聚在其上的心智结晶,又凝聚了文化核心层中的文化心理状态。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只要是成熟的,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也就是说,宣纸既是物质文化中的一种,是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更何况,作为手工造纸技术日臻完善,其本身发展就反映了造纸技术的进步,也体现出其自身又是一种科技文化。
  ③“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应反映宣纸和书法绘画相互关系的特质。由以书法绘画为特质的东西所决定,这就构成宣纸文化使其自身有着区别于其它文化的东西。厘清宣纸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宣纸文化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最要紧的一点,作为对宣纸文化的研究,我们既要研究它作为器物文化共性的东西,又要研究它更为本质的独具特色的东西。
  ④作为“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要反映中国宣纸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要反映宣纸和书法、绘画的关系,要反映宣纸在文房四宝中特殊地位,要反映宣纸和历史典籍的印制以及历史上印刷行业的关系等。
  ⑤作为“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要反映历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推动造纸术进步的内容。“宣纸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离了她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宣纸技术的不断臻于完善,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实践的结果,宣纸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它闪烁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
  ⑥作为“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要反映特定人群和家族世代的特别贡献。根据可见的文献记载,小岭曹氏对宣纸的创造发明,对宣纸技艺的传承起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这就使宣纸文化和宗族、家族文化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⑦“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还要把宣纸文化和安徽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考虑。宣纸文化是皖南徽州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回应,是亚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宣纸是古徽州文化,特别是古徽州造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⑧此外,“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包容性,所谓历史感,就是要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所谓包容性,就使要体现其它文化对宣纸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⑨综上所述,笔者试给“中国宣纸文化”下一个定义:
  ⑩中国宣纸文化是以泾县小岭曹氏为代表的皖南人民千百年来在总结先前纸业文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主要作书法和绘画载体的,并逐步超出地域文化而形成的,集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创造性的雅俗共具的杰出的中华文化。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宣纸文化的复合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宣纸文化的复合性是指既是处于文化的外层的物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处于文化核心层中的精神文化。
  B.宣纸文化的复合性是指作为纸张,具有物质的特点,世代工匠积累的造纸工艺使它有了科技文化特点。
  C.宣纸文化的复合性是指宣纸既具有它的物质的特点,也体现一种精神文化,还具有科技文化的特质。
  D.文化的复合性是指宣纸是用树皮和稻草加工而成,主要是为了书画等活动的含有文化目的的物质特性。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宣纸的精神文化包括凝聚在其上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造纸技术、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
  B.宣纸是为艺术服务的,但它本身就是艺术品,因为小岭曹氏对宣纸的创造发明和传承起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C.宣纸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包容性,历史性指它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包容性指它对其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D.宣纸文化具有鲜明地域性,它是古徽州文化特别是古徽州造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亚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
  3.作者给宣纸文化所下的定义包含了哪四点因素。(每点不超过5个字)(3分)
  答: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