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素材:怎样写好作文
- 资源简介:
约192660字。
一、谋篇——写作的思维途径
我们知道,蜜蜂采集花粉而酿蜜,蚕吃桑叶而吐丝,原因在于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会了创新,才算学会了学习。牢固掌握前人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如果我们能教会学生创新,那么,我们就给了学生一只“点石成金”的手。
谈谈写作习惯
写作文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语言操作过程。谁不希望自己作文时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然而,作文的确是让很多人感到苦恼的事情,提起笔来往往脑中一片空白,无事可写,无从下手。可不写又不行,只好东拼西凑,最后成文多半是些空话套话,不仅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来也觉得意兴全无。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别无它法,惟有养成好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尤为重要。
一、多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准备过程,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作者应当通过感觉器官的话动,对需要了解的事物或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并以自己的感情作出判断。
如观察人物,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包括长相、衣着,要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再抓最突出的独特之处。其次,要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一方面要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有代表性的动作神态,另一方面也要观察那些看来细小、平常,但却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动作神态。再次,要观察人物的语言。要观察那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个性的语言,避免千人一腔。
又如场面的观察,要注意抓重点,即要抓住那些对场面起主导作用的人物和环境。注意兼顾,既要观察环境,又要观察人物的活动;既要观察群体人物的活动,又要观察其中有代表性的个别人物的活动。因为场面是动态的,所以应以人物活动观察为主。
再如对物体的观察,主要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性质。观察形态,就要弄清楚物体的外表特征,包括占据的空间位置;观察构造,既要弄清楚物体的整体和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观察性质,主要是用感官去感知,如温度、味道、声音、颜色等性质。可用舌、鼻、耳、眼、四肢等器官去感知。总之,要注意选择观察角度,抓好事物的特征,观察得越仔细,则描写越生动,文章就越感人。
二、勤积累
厚积薄发是写作的一个必然规律。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写作水平就是在不起眼的点滴知识积累中逐渐提高的。朱熹有诗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写作犹如行船,积累越丰厚,写作就越自在、越轻松。朱熹这首诗很形象地道出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凡在写作方面有成就的人,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积累了几十个故事;姚雪垠写《李自成》,卡片做了上万张。素材积累越多,写作时选择的余地就越大,题材就越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