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新在哪里
永安七中 李豹
2001年秋季,初中语文新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2003年秋季,新课改在我市全面铺开。
翻开语文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发性、综合性、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它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强调了语文的阅读、作文与实践活动。
参加语文新课程培训,震撼心灵的是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那么,语文课改到底新在哪里呢?下面我就自己的片面理解谈几点。
一、新在课程标准及对课程标准 的理解。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结束了多年来对语文教育纯工具性或纯人文性的争论。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 性、科学性、民族性、综合性等等。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过人们谈及的各种性质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而是有偏重的,也是有层次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比较接近的 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多年来《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的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则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对比中可发现课标新在三个重要概念的变化:1、语文文字--语文素养;2、去掉了“祖国”二字,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一变化可以说是让语文教学插上了“与时俱进‘的翅膀。3、增加了“全面”两个字,这就要求新课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同时课程目标还必须使学生热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