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随笔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2 13: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没有吓人的面具和宏大的理论,只是我近几天里的一些真实的感触。还是不要题目了罢!点点滴滴的随感,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了几篇,大家姑且看看。
                  ——嘉兴市王店镇中学 亚萍
2005、3、7星期一
上午听俞公开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上得很成功:思路清晰,扣住人物描写要点挖掘文本,重点落实;课件运用自然得体,教学环节舒展自如;老师声音甜润,语气柔和;师生交流顺畅,课堂流溢着大气质朴之感;学生思考充分又自己的独到解读,所有预设问题解决得甚至圆满。印象中的“黑色得贝多芬”解说富有个性而且没有滑脱文本;另一个学生的“世界(命运、生活)给了贝多芬痛苦,但他将欢乐留给了世界”话语铿锵,心里不禁喝彩!课堂流程从初识文本始,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印象;品读课文,赏析人物语言中的深意;听外貌描写朗读,分析人物的特点;朗读加深体会;补充名人评价贝多芬;听“命运扣门的声音”《命运》;小结上课所得,人物描写作业;在月光曲中结束课堂。一路风景般下来,有深深的美感。印象中很少见到我校老师能有如此公开课,相信听课者都收获颇丰。或者从我熟悉的自己的课和目力所及的同行的课相比教,本堂课可称尽善尽美矣!?
问题:标题中“巨人”的精神世界是该作何解?“抗争命运,不屈不挠”之类单一似标签般的的词语能一以蔽之?贝的狂放不羁,任我独行的风格;内心的冲动和痛苦;现实的中被挤压灵魂的抑郁,喷薄在音乐中的浩然之气及其隐藏的孤独傲慢温柔恬静,都是使人对其“巨人”精神世界的深深感动并获得无上的力量的。从这个角度看,本文作者其实还未能对“巨人”通过文字来完整表达,尽凭外貌语言描写就想解开贝多芬的厚重多彩的精神世界若非茨威格功力者大可不必动手。而学生在形成对贝多芬的人物精神判断如果缺乏了还原人物的场景,光凭文本表面的苦苦寻章摘句所形成的心灵感受则始终停留于肤浅的面。只得作笼统的贴标签的活儿了。因为作者传达的东西到学生手里毕竟涉及到学识认知的差异而会更显单薄。更何况作者传达的未必准确。此时老师的课堂作用才无比重要!从心里反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之类的论断,没有前提背景不说,但就实际的效用来看也是那么荒谬可笑。对话的课堂之所以能生成来自于老师这个主体对文本的理解超越了学生这个主体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对话课堂形成有了必须的前提保障(对话的基础是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对话的深化还得是学生的差异性理解)。这种来自学识能力阅读经验的差异如果在课堂上能充分得以展开,那么课堂才是真正达到了“学习”的境界,一堂课可能超越了一百堂课!不然则可以有趣的看到,上一堂课和上一百堂课没有任何差别,读书十年可能是有知无识甚至恶劣到依然无知无识!课文的解读如缺少直刺内心的真感受,一切都在平滑的文面溜溜的滑着,语文所包含的涵养润泽之效便始终得不到释放。工具的东西提得多了,正迎合当下功利化的现实。这是对语文最大的伤害。文化的东西一旦丢弃,人文(虽大些)的丢失也必将不远了。文化在某个时代被恶意践踏割裂的阴影还未完全消除之时,又迎性命攸关的应试大旗,实是又一代人的不幸。毕竟考试的锋刃烁烁的亮在师生的颈旁,滋味很不好受。
本堂课的高潮在学生形成他们所能达到的人物理解高度后,教师给出了傅雷、罗曼罗兰等人的评价,然后在《命运》的磅礴音乐里静听“命运扣门的声音”。此时课堂被一种激情中的平静覆盖着,所有听课者无不深深被感染(当然这群学生和这个老师已经在前面为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