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作者:不详  时间:2005/12/1 20:05: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328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激励着无数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可以说,如何做成功的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孩子,并培养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是每个家长执著的追求与梦想。
  可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理论指导,缺少对当今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理性把握,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免好心办坏事,巨大的付出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些父母在经过艰难的探索后往往陷入困惑而不知所措。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但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学生涯,七千多个与众多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使我对孩子的个性、成长的规律有了近距离的观察,今天我就三、四年级的孩子该如何培养方面谈谈自己并不成熟的看法,希望与各位家长共勉,同时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指出。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与智商有关系的
  一:让孩子轻轻松松写作文
  中年级正是作文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我碰到过很多迷茫的教师:这作文该怎么教?辅导得详细吧,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放手让学生做吧,好多学生是三言两语草草完事,更有的学生是前言不搭后句,看了半天你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我也碰到过很多无奈的家长:老师啊,我的孩子作文实在不行,阿有什么好办法?当时,看着无计可施的家长,我也是力不从心。说实话,实际上我也因为我的孩子作文也不好而痛苦过、迷茫过、无奈过。直到我学了心理学,听了几次讲座以后才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今天,我在这里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家长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只要明白了教学规律,抓住了孩子关键教育时机,提高孩子作文是非常简单的事,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怎样培养?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机,各位家长,学习语言、学习语文是有关键时期的。譬如说吧,我先生是苏州人,我儿子小时侯经常呆在苏州奶奶家的,呆了不到一个月,我儿子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苏州话,而我怎么跟我先生学也没有学象样。所以说,学语言要抓住关键时期,不然等到错过时机,你就要用九牛二虎之力,焦头烂额,还是学不好,这叫住时机一去不复返,也叫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呢?没有百年身,连百年身都没有了,下辈子再说!错过时机永不再来。各位,你是家长,要好好注意这件事情!教孩子学习,你要教得时机恰当。
  那么奠定作文优秀的时期是哪两个呢? 一个是幼儿园时期,一个三四年级时期。
  幼儿园时期孩子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个时候你怎样满足他的求知欲呢?讲故事给他听!天天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并且让他复述,那么孩子长大后他的作文你不用操心了。我校曾有个很优秀的女同学,她的名字叫沈扬晨,这个女孩子特别会写作文,五年级的时候就写长篇小说了,并且她写的小说构思奇特,文采飞扬。好多家长向她妈妈取经,她妈妈就说,我就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天天讲故事给她听,现在读小学了我从不操心了。
  在座各位家长都是三四年级的家长,我不知道你在你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你有没有讲故事给孩子听?讲的话你做对了,没有讲的话你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别遗憾,你还有第二个机会。第二个时期就是三四年级的读经时期。
  我们的老祖宗是一直读经的,但我们这一代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人对“经”这个字有忌讳。其实我们不要忌讳,经就是经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中国的古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之作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那我们到底让孩子读什么经呢?台湾国文大师王财贵教授认为该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他认为这一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第二本书是《老子》;第三本书随便选,经、史、子、集随便选。  
  选好了书,那该如何教孩子呢?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又不是老师,我又没有学过教学法,我怎么教孩子啊? 
  所以现在,各位,我们就来学教学法。这个教学法呢,只要两分钟就可以学完,而且保证每个人都会。真的,只要你听两分钟,我保证你会,不会算我的,不会算我不会教。
  为什么这样子内容艰深的书,这样子高明的书,而教法会那么简单呢?因为凡事合乎人性,凡事顺乎自然,天地之间本来就是很简单的。 
  好,我现在讲我们怎么样去教学生呢?我们只要会讲一句话,就可以当读经的老师了,就可以指导他文化的进度。 
  这句话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很简单。请各位注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我称为读经教学六字真言。 
  听了我的话,大家可能都觉得听我的话很“发噱”,这种“发噱”有一种嘲笑的味道。但是我现在要分析一下,我们大部分的人,对这六个字并不了解。首先,你为什么说“小朋友”这三个字?很简单,不要说“小朋友”,可以说声“喂”,也可以,引起注意。引起注意才能学习。而注意力越集中的学生,他学得就愈好。所以我们要时常引起他注意,所以常叫“小朋友”,“小朋友”这样叫他,一个善于教导的老师一定时常呼唤,叫作“耳提面命”。 
  一个新的老师去到一个新的班级,他不知道哪一个人可以当班长。我告诉你,很简单,站上讲台忽然喊一声“小朋友”,那个抬头最快的、眼睛最亮的孩子可以当班长。老师讲了“小朋友”,还在那里东摸西摸,还在流口水的那种不要当班长。因为他一定学不好,所以“小朋友”只是提醒他,而一个小朋友是善于集中精神的,虽然他集中精神的时间不能维持很久,但是他善于被引导。我们大人就不一定了,像我在这里讲的口味横飞,我说:“各位家长”,大家还是这样或发呆或无动于衷,为什么呢?没救了。你不再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了。儿童不是这样,所以你一叫“小朋友”,他就转过头来,一定的,这叫“合乎人情”。 
  第二句话“跟我念”,更是正中下怀。因为儿童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跟着学的。儿童的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种动物一生下来都要跟他的父母亲、他的长辈学习。越低等的动物它跟的时间越短,它的幼儿期越短;越高等的动物,因为它要学到非常丰富的生活的内容,所以它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是幼儿期,都是跟着父母的。人类的幼儿期是十三年,所以我们尽力要在三年级开始读经, 读到十三岁完成任务。
  那么读经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就讲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印证一下。首先我讲的是台湾王财贵教授的孩子,他有四个孩子。其中大女儿比较聪明,王教授在孩子五六年级才想起教她,孩子不愿意学,“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吗要读?”啊!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学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啊,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那么几句哦。 
  他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表现差劲,一二三年级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后边的,还有这个孩子到了六岁还不大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以至于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可第二个是男孩子,他唯一的男孩啊,所望者终生呀!所仰望者终生,结果这个男孩是这样,但是王教授不紧张,因为他知道,他懂心理,所以他不紧张。到了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姐姐是五年级,差两岁。王教授教姐姐的时候也教他,王教授怎么教他呢?他就拿一本书给孩子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了。”孩子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于是翻第二页,第二页就读了:“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个几个字,总共一百十几个字,统统没有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而且是小子,一个小子就在读《老子》这本书,是小子读《老子》,而居然没有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孩子没有读错啦,所以太简单了嘛。好了,接下去的话就是:“孩子你会读了嘛!现在你去读,把它多读几遍读熟来找我”。孩子读了一个小时才来找王教授,还是不会,还是结结巴巴的,王教授说:“不行”,待会晚上还来背。到了晚上,他就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背完了。于是,王教授又说了一句这辈子最重要的话,那就是:“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四十天。四十天就全部会背了。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四十天浪费掉了!四十天背完!王教授从来没有指导过一次,但背完了就算了吗?不是。王教授知道人类会遗忘,我们学教育的都知道遗忘率,越早复习越好,所以赶快复习,一天复习十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都会背,现在把十章连起来背,轻松自在,所以每天都背十章,八天复习一次,总共四十八天。还要再复习,复习第二次,二十章连起来背,大概一千个字连起来背。你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在头脑里面存放一千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一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一千个字就好了。 
  二十章连起来背,四天背完总共五十二天。第三次复习,四十章连起来背两千五百字,连起来背,两天背完,五十四天。最后一天,从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老子》五千言一口气背完。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着孩子一辈子。 
  读完《老子》王教授马上后悔了,弄错了!要先读《论语》。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 
  三年级读《老子》,然后四年级读《论语》,然后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叫作脱胎换骨。一个人的聪明是父母亲生给他的,但就这样一个秉赋很差的孩子啊,只是读了不过两年,他就整个变了,连气质都变,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变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级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大,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大家都说:“王教授你的孩子是天才。”王教授说:“最笨的。”大家问王教授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从哪里学到读书的方法?王教授的儿子说: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正因为如此立竿见影,所以王教授在台湾到处演讲,讲得口沫横飞,讲得这么激昂慷慨,于是现在全台湾有一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他们只要认真读二三年、四五年,就不得了。 
  在这么多听讲座的人中间,其中有一个人,八年前王教授刚推广的时候就听演讲。这个人是学西洋东西,学牙医,一辈子都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之后,他自己觉得,哦,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我要有一套大人读书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读经。凭什么大人可以读经?把你的心理年龄降低跟儿童一样,就是当你要读这些书的时候,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就这样念,这样念,千万不要想要了解,一想要了解,你心烦气燥,你就读不下去了,所以你就一遍一遍的读,再一遍一遍的读。所以他从那时就开始读《论语》。后来他结婚了,他叫他太太也来王教授演讲,他们两个夫妻每天早晨起来先做功课,读半个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后他们这样读,他的太太,就是他的爱人同志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面听十个月的《论语》,出生以后相貌不凡!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的任何的烦恼,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聪明到不需要哭。十个月的《论语》教育嘛!出生以后父母亲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我刚才讲过,醒着可以,睡着也没关系,反正在听《论语》,等到这个孩子一岁的时候,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二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课外书,读那些幼儿园的书。等到经过七年多,这个小孩子五岁半了,这个牙医又见到王教授了,他对王教授说:“我的小孩子现在,我很烦恼,因为他读书,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他现在读什么呢?读世界名著!五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读书,所以这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很紧张,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把书藏在床下。“我在这里玩”,他爸爸说:“玩,好,你赶快玩,好,不要读书。”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诉你呀!天下太平了。 
  读经就这样简单,读经的效果就这样神奇,读经不但夯实了孩子的文化底蕴,而且训练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他的记忆力就在逐步成长,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够过目不忘。现在读经孩子,都具备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读二遍三遍就把一篇文章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十三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所以我们利用他强大的记忆力,他还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呢?要看孩子的资质,但是我建议反复一百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十遍,他就会背了,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一百遍,他会背,但是他还是会忘记,没有关系,乃至于他一个字都不记得,没有关系,他至少比一般的人程度还要高。所以我们最好的要求是他会背诵,但是要求背诵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我们有个别差异,有些孩子很快就背完,有些孩子背得比较慢,所以我们就不要求背诵,只要求他反复的读,最好读一百遍。假如能够读到五十遍也不错。你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地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语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好了,阅读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欢读书,所以到时候家长只供给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我们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我们除这本语文课本之外,我们要让他一个学期最少能够看三百本到五百本的课外读物,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作文根本不需要老师来教了,你只要给他个题目,教会他布局谋篇,他就会文思如涌,滔滔不绝,甚至这个时候是不够资格指导他的。就如前面我说到的沈扬晨同学,她到六年级写的作文是洋洋洒洒几千字了,并且是想象丰富、文笔优美,角度新颖,老师都写不出这样文笔细腻神采飞扬的作文了。
  各位家长,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吗?心动了就赶快行动,不心动,不行动,十年后,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