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问题
练市中学 天道酬勤
摘 要:情感作为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独具魅力的情感世界,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情感教育行为,使语文教育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试从如何开展语文情感教育这一角度来探讨现今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关键词:情感教育 教育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日益深人人心,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而情感作为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独具魅力的情感世界,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情感教育行为,使语文教育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并能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这便涉及到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了传统有关的情感教育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以情激情的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上乘之作,他们都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意义的扣问,是情感的领域。面对这样的领域,我们可采用以情激情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即通过教师这一情感中介发掘表现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激起学生深厚的情感,从而使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三源点(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交汇相融、和谐共振。这一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深人体验,深刻理解教材的情感。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要使教师自己能够用教材中的因素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所激发,所感染,所打动。“要感动学生,先感动自己”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其语言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民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为此,教师必须深人钻研教材,披文以人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波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动情点,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把作品(作者)的感情波澜准确地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内在世界,对学生的心灵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派”教学名家于漪老师说得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因此她每教一篇文章,都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她在备《周总理,你在哪儿》这首诗时,浮想联翩,想到周总理的日夜操劳,想到周总理关心人民疾苦,到临终时还叮嘱要把他的骨灰撒到大江南北北。她想到这一切时,心都碎了,情不自禁地哭了。她的那份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教学时几乎是声泪俱下,引得满堂皆泣。这种教学效果的取得当然与她吃透作品内容、联系到自己的体验,因而被诗中人、事、情所感动分不开的。
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分析能力的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理解,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体验文章,使良好的情感时时撩拨学生情感的神经,教师平时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知识,提高修养,并时刻注意加强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分析能力,只有教师自己孜孜不倦地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像涓涓清泉一样不断地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