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2/2 23:37: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2720字。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即起源于此。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
  汉代对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西汉建立以后,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度。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备的规定,如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花色、品种、质料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历代统治者都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唐代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些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
  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时,天子、庶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于是各种礼仪制度随之得以确立,衣冠体系逐步形成。
  B.汉代,不仅百官服饰民间服饰,就连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生活用品,在花色、品种、质料等方面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武则天赐给百官的绣袍上的鸟兽纹样,是一种“标识”性质的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了唐朝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
  D.清代服饰纹样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繁杂堆砌,但同样反映了等级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服饰与礼制关系的最早记载,是关于仲雍和各部联盟首领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所着衣物的记载。
  B.西汉规定了百官服饰的式样和色彩,也规定了百姓只能穿本色的麻布衣,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但这不是对民间服饰的最早规定。
  C.宋代的服饰制度依照程朱理学观点来制定,焚金饰、简纹衣,崇尚纯朴淡雅之美,而且还详细严格地规定了妇女的装束。
  D.清代,服饰上代表官职贵践的“补子”的装饰,帽子上反映等级的顶戴花翎的装饰,都充分体现了官职的等级尊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是一种礼制文化。
  B. 《虞书•益稷》记载的那次祭礼活动中的服饰纹样是“天子衮服十二章”起源,但当时的纹样并不是服饰形制的产物。
  C. 历朝都重视礼制的作用,并设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礼教是让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
  己形成相应的社会风气的手段之一。
  D. 中国古代服饰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礼”是中国古代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则在法权体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