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作文批改“新角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0 12:5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新课标”下作文批改“新角色”
泰兴市马甸中学 沈正平
写作文不易,批作文更难。做语文老师最大乐趣在于能与学生在作文中沟通心灵,也正是为了这份“沟通”,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工作甚至业余时间。我们不妨算一笔小账:一学期一般说来“大作文”(课堂作文)至少有6篇,加上期中与期末考的就是8篇,还有每周一次的“小练笔”。就算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每班平均54人,一篇文章算800字,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仅大作文一项的“批阅”量就不少于34万字,若是有两个班,每班人数又不止54人,那就可想而知了。通常说来,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学期在学生作文上批阅量是不会低于100万字的!
  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如此“卖力”,也往往得不到多大效果。因为我们的批阅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是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他们没有主动参与;即便是与老师“笔谈”,也要等个十天半月才会“始一反焉”;就算是“面批”,一学期每个同学能轮到一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作文讲评,有的语文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誊印出来分发给同学,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这同样不可能全面探讨每一个同学的问题。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规模实施的今天,教师要转变旧有的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只有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才可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自评自改
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以往学生的作文,教师批改完后就没事了,老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根本没有让学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