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31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with2600
教学目标:1、鉴赏小说精彩的人物刻画,杂文式的笔调,以及品味小说意味深
长的语句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2、把握阿Q的思想性格特点,理解阿Q形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阿Q“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言行。
教学难点: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社会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把握阿Q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意味深长、幽默讽刺的语言。
一、介绍小说背景: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未庄这样一个愚昧落后而又名不见经传的地小村子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故事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二、鲁迅曾明确指出,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要活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又说过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那么阿Q的形象定有其广泛的代表性。那我们看看阿Q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借以管窥一下我们的灵魂。
课文讲述了和阿Q相关的哪几件事情阿Q是如何取得优胜的表现了其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第二章 优胜记略
先前阔
见识高
真能做
光荣的癞头疮
挨打的荣耀
痛苦的转移
麻木、愚昧、落后、无赖的奴才想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1、 怕硬篇
赵太爷的巴掌
假洋鬼子的哭丧棒
王胡的碰墙
2、 欺人篇
尼姑
因荣耀得益
意外灭威风
轻松高兴
更轻松得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及产生的社会原因。
品味鲁迅语言。
获得“优胜”的方法:以空洞的言词、别人的褒奖、自轻自贱、忘却屈辱、欺负弱小的方式来获得心理安慰和精神上的优胜,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