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教语文
- 资源简介:
约4200个字。
实事求是教语文
宋霞
对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直以来是大家在积极探究,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是什么”,才能确定“教什么”“怎么教”。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不管是有人惊呼语文课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伪知识”,还是有人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一教学方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毛泽东同志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做什么事情都应实事求是,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会例外。具体到实践,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教语文呢?
一、捉以实。“实”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捉住了实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什么叫语文教学的“实”,“实”就是朴朴实实,扎扎实实。一次成功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做到一个“实”字,要捉住课风的朴实、内容的充实、训练的扎实以及评价的真实。
1、教态自然才能营造课风朴实。朴实是家常课的风格所在。一种朴素实用的态度,会屏弃语文课华丽的外衣,追求一种“洗尽铅华始见真”的质朴。课改后,大多数语文课堂不是追求精雕细琢的教案设计,就是崇尚空洞造作的教学技法。教案设计细致一些无可厚非,可以更多的预见实际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是为了使课堂按照老师的思路发展而过于精雕细琢,反而会束缚学生自由奔放的思维并将之纳入老师预设的轨道之中。真正的语文教学,教态应是常态的、生活化的;语言应是自然朴实的,有话要好好说;课堂应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朴实的,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才是真实的、朴实的。
2、课内外结合方可凸现内容充实。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给学生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是要引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