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语文中渗透诚信教育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28 22:36: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50
  由于职教所面临的对象——职高生,他们今后是祖国各个行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因而对他们“诚实做人”的教育,在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使他们首先成为一个行得端、坐得正的人,然后才谈得上“学一技之长”的问题。在众多的“做人”教育中,“诚实守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古语有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既有自己对别人讲信用的问题,也有别人对自己是否忠诚的问题。为此,在语文学科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非一日之功,应循序渐进,必须用一种“润物细无声”渗透教育方法,去潜移默化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提高其品德,人格修养。我在语文教学中着手通过以下形式对学生诚信教育渗透作了尝试。
  一、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以语文课文和课外读物为载体,构建诚信教育实施的平台。借助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是符合新课标、新课改理念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中领悟文本包含的诚信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比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例如,我在教莫泊桑的名篇《项链》一文时,认真研读了有关探讨此文主题的一些文章,认为莫泊桑应是以同情和赞颂的情感倾向来塑造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这样,我就和学生们一道去发掘玛蒂尔德身上的首先闪光点。在项链丢失之后,巨大的打击,使得她连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她却从未萌生丝毫赖帐、翻脸不认账、溜之大吉、无限期拖延等不讲信用的念头。而是默默地吞咽着人生挫折的苦果。十年辛苦,集腋成裘,夫妻两个变成了粗硬而且耐苦的人,还清了利滚利的巨额债务。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挣钱攒钱,脚踏实地,不钻空子,不投机取巧,以青春和汗水为代价恪守人之信用。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难道不是今天一些人所缺少的吗?最后,我们一致认为:诚信是小人物玛蒂尔德身上的最亮点。在那个诚信严重匮乏的时代,玛蒂尔德坚守着自己美好的道德情操,而这样做如果仅仅只是出于虚荣心,那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的。我们为她掬一捧同情的眼泪,道一声真诚的赞美:她为自己的爱慕虚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她的诚信却无价。进而我又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一些缺乏诚信品德事例:如媒体时有报道,一些人贷了银行的款,逾期不还,为了赖账,转移资财,装穷耍赖或逃之夭夭。还有的人经商不重商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造假卖假。还有些人自充老板大款,以高薪为引诱招聘民工,民工们按他们的要求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他们却拖欠民工工资。这些不讲信用,无诚信之行为的人与玛蒂尔德相比,能不脸红吗?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每一个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应当遵守的准则。树立讲信用的品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诚信友爱的良好心理基础和人人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去做的。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时,教师可根据当时具体内容在适当时机做巧妙点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二、以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途径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培养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的写作中,在写作中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渗透诚信教育。很多同学找不到话说,就瞎编乱造,或到作文书上抄一篇……这些都是无病呻吟,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表虚情、做假事,学生怎么会学到诚实?作文如做人,学生真真实实作文,也会养成真真实实做人的习惯。感情真挚,发自内心的好文章就反映着诚信。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作“道德手册”、“心的笔记”。我像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鼓励学生课外练笔,特别注重学生“周记”内容的真实性,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向我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诚信沟通,这样教师往往更能了解学生,走入学生的心灵。事后,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写周记也并不难,希望老师今后能够多布置类似的作业。”其实这些同学的话包含了一个古老的话题:教师应该采用的合理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方式比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老套路更有效,而且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教育的机会只钟爱那些有心人”。
  三、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给学生朗读一些有相关诚信的小文章,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我曾给学生读过这样一篇短文: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需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读者》2004年第6期)读完后我让学生讨论:那位年轻人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样对他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从而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上文故事中的年轻人推动诚信的结果就为“7-1=0”。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应言行一致,胸怀坦荡,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严格要求对待自己,把诚信作为我们的为人准则。昆德拉说过:“所谓人生,即是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和被给予”。
  四、课外收集积累诚信相关的名言、俗语、事例。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文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同样使学生获得接受诚信教育的机会。中外文学史籍中蕴含着大量诚信教育信息材料。外国的姑且不说,就单说我国古代就有这一类的典型材料。教师可以把一些好的、有典型性的在教室里张贴。激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作座右铭,学以致用,约束自己,督促自己慢慢地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中职生。诸如:1、“尾生之信”、“一诺千金”、“立木于东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寓言、典故、事例、箴言。2、言必行,行必果。3、小时偷针,大时偷金。4、诚实谦虚,有错就改。5、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6、东汉“范式千里赴约”的故事。
  五、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
  学生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的很多活动过程中,都能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诚信是人根本的道德品质,贯穿于人的各种行为中。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这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做人。
  如:当学生到企业实习结束回校后,我及时叫他们探讨:诚信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不诚信将打破了市场竞争秩序的平衡,其结果不但使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整个市场也会出现了萎靡的情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如果诚信是“舟”,那市场就是“水”,载舟覆舟,根本在于信用。因此企业若失去了诚信,也就关闭了通往市场的大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懂得了诚实在现代企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六、以语文教师自身言行垂范影响学生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老师的自我诚信教育,自我的道德完善,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想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就必须进行自我诚信教育,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像平时作业布置和检查批改都要做到言行一致。在教学过程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是老师诚信道德之垂范。
  七、在平常的教学管理上渗透“诚信”
  如:告诉学生:作业、背书、测验、考试要独立完成,不抄袭、不舞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不同途径,以奖惩制度使学生明白以上行为的失信实际上是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
  总之,诚信教育不是件小事,不是件易事,尤其是我们所面临的职高生他们将来是祖国的建设者,他们是否具有诚信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盛。《左传》有言:“德,国家之基也。”孔子也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论语•为政》)在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的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上也充分地认识到“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而“学校是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应积极努力地思考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广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相对于现实的道德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的诚信,国家民族的诚信,效尽微薄之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