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格的精神资源——中国文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其它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26 16: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塑造人格的精神资源——中国文化<br>
浙江省桐庐中学   黄洁<br>
人类学家鲍亚士(Boas)在《原始人的心智》一文中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对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的遗传因素、天生的资质、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行为举动也似乎千差万别。但实际上,人类的每种行为都无法跃出他所生存的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个体在与其社会成员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揣摩、模仿,以及依据在文化上标准化的养育方式,在习惯化了的风俗制度的影响下,个体的人格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每个人在出世前就已经在这种文化习惯的包围之中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所选择的行为和思想对他所处的文化环境而言,只能是一种接受,不管这种接受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先验的、无条件的,谁也无法抗拒这种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就是要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格培养的部分,为我所用。<br>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建中国的民族文化,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心灵塑造上来,落实到培养具有文化根底的青年上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中国文化才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令人可悲的是,培养青年的文化人格的教育机制,我们已经废弃得太久了。遥想“五四”时期的文化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当时尽管引进了不少新学科,但修身、国文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他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丰富的文化根底,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之后,从战乱频仍到新中国的建立,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文化革命,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处于被批判、贬斥的处境,直至传统文化教育被彻底扫除,许多人抱怨数十年来没有产生“大师级”的学者、作家,其根源是不证自明的。<br>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情达意,沟通感情;语文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文字去学习其它学科,了解自然和社会常识,认识大千世界。试想,语文教学如果只注重讲解语文知识,只是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何谈热爱自己的语言,爱自己的文字,爱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爱写出<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