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体系分析
- 资源简介:
约3610个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体系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由洪宗礼主编。这本教材一共六个单元,各个单元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文本编排,同时将诵读欣赏、语文实践活动等几大版块优化组合,紧密联系,为既定主题服务。
在课改之下,语文教材能否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是衡量本教材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这本教材符合了这项标准,分析如下:
1、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成了有效结合。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十分明显,但如果过分强调“工具性”,那么“人文性”就会相对欠缺。因此,教材选文必定应达到“文质兼美”,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从中体会人文情感,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如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说明文《松鼠》,布丰生动活泼的文笔赋予了松鼠灵性,一反以往说明文枯燥难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语文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如今语文教学提倡“教教材”,以前那种局限在课堂,与学生生活隔离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了。本册教材重视语文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在生活中创设学习情境。如特设专题“荷”,这就将语文转移到了生活和社会这样更宽广的学习背景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
3、注重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维度。新教材较好的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维度,并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七年级下册各单元后设置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并在若干单元后设置与实践活动,这就分别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探究性学习和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促进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一、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
1、在教材编排,作业设计,活动安排上,有利于学生在体会语文“人文性”之余,还能充分掌握其“工具性”。每一个单元后,都涉及了口语交际、语文活动实践等版块,这就能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学会运用语文,使语文不局限于书本。比如:“做一回小记者”。
2、在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上,六个单元的主题涉及了人物、童年、建筑、动物、新闻以及诗词,这些单元主题与当前时代紧密结合,也更加贴近了青少年学生,拉近了语文学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在教材选文质量上,选文范围跨度大,涉及古今中外,并且很多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就有利于学生从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品读语言。在这种感知鉴赏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
4、具体单元的情景教学作用: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物风采”,涉及的人物既有受人敬爱的伟人,也有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平凡人。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