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890字。
合肥一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城市文明是一个多维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打量,会呈现不同的维度:在建筑学视野里,一个文明城市首先是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竞争力和总体实力强盛的城市;在美学界域内,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各色景观靓丽怡人的城市;在政治学视角下,一个文明城市就是权力依法运作、治理秩序井然的城市;在伦理学架构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市民讲信修睦、礼让包容的城市;在社会学框架里,一个文明城市就是社会矛盾较少、社会关系和谐的城市。
②由于城市是人的集居地,人的现代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载体,所以,城市文明究其本质是市民高超素养的充分彰显,是市民现代素质的集中体现。市民现代素质是指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以及其他职业素质及其进步提高的过程。在我国,市民现代素质不仅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市民作为信仰、道德和法律等的载体和实践者,最终还决定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联系和动态的角度看,市民现代素质不仅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积淀,而且成为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杠杆和依托。
③当前,市民现代素质问题之所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凸显出来,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从根本上讲是由城市现代生产力的迅猛演进和城市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变型所引发的。城市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臻显要,科技知识渗透于生产要素和营销过程,物化成第一生产力。而现代管理知识与经验则成为凝聚整合生产力要素、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越来越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生产,需要相应地建立起一整套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所有这一切都对城市中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提高城市人的综合素质与高度集中统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只有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实现人的素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创造客观条件。
④现代城市文明程度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不难见到现代城市人中那种具有文化而独缺少“文明”的人,这类人一切时髦的东西都追逐过,一切“新”的时尚也了然于心,然而却似乎丢掉了作为现代人的根本,即生命中最朴素、最简单的元素,因而丧失了心性、公正、理想的人不能称之为现代城市人,甚至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选自刘金祥《城市文明与精神气质》)
1.下列关于“市民现代素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市民现代素质之所以是城市文明的根本载体,是因为城市文明是市民现代素质的充分彰显和集中体现。
B.市民现代素质只要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就能成为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杠杆和依托。
C.作为道德、法律等载体和实践者的市民,能决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D.市民现代素质问题成为当前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与城市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有很大关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列举了考量城市文明的多维视角,阐释城市文明的概念内涵,为下文的论述提供支持。
B.文章第②段阐述了城市文明与市民现代素质的关系,强调了市民现代素质对城市文明发展的意义。
C.文章第③段阐述了影响人的现代素质提高的因素,强调城市文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有着更高要求。
D.最后一段在前文阐述城市文明以及与人的素质的关系之后,认为只要实现人的文明就有城市文明。
3.为什么说城市发展“对城市中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3分)
答: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宁,本贝州安平人,后徙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又从李宓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悦之,荐为牙将。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及武为剑南节度使,过州,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武然之,以奇锦珍贝遗献诚,且求宁,献诚果喜,令自移疾去。武遂奏为汉州刺史。吐蕃引杂羌寇西山,破柘、静等州,有诏收复。于是武遣宁将而西,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惟东南不合者丈许,谍知之,乃为地道,再宿而拔,拓地数百里。虏众惊相谓曰:“宁,神兵也!”及还,武大悦,装七宝舆迎入成都,以夸于军。
永泰元年,武卒。行军司马杜济、别将郭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