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3字。
创新——话题作文的灵魂
南江口中学 唐科升
创新——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话题作文的灵魂。
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使一个短语频繁出现在各类刊物上,这就是:“话题作文”。高考对于中学生的导向性必然要影响到初中的教学从而使中考也逐渐向高考引导的趋势靠拢。因此,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作文命题必将以话题作文为取向。实际上,近几年来,各地区的中考作文命题已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有些省份和地区已经在实践中落实了这一导向。
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作为谈话的中心,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一种新型作文命题形式。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以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脱颖而出。以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较,我们可以把话题作文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新的导向性。也是话题作文产生的初衷,鼓励创新是话题作文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结合高考的评分要求详细说明。创新即探求与众不同的观念、事物、现象以及表现形式。话题作文本身就是语文考试作文命题认识上的更新与理论上的发展,是新观念,新方法,新导向。它旨在改革中学作文教学“模式化”、一潭死水的局面,意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激活创新意识,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的作文。
第二,命题的开放性。话题只是提供写作的范围,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无论是立意、选材、文体以及表达方式,都不受限制,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性。这是它与传统命题作文明显不同的地方,也使它与一般的材料作文区分开来。这种命题的开放性为学生作文时进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思维的发散性。命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多是线性思维,让所有考生围绕题目或材料思考,导致思维求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性思维,话题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引导考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立体地、多角度训练思维的多样性、敏锐性、独立性、分行性、深刻性等品质。
第四,文体的多样性。淡化文体要求,放宽文体限制,直至“文体不限”,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可以扬长避短。以往的便是作文和供材料作文则往往有文体的限制,甚至只能写一种文体。
第五,表达的技巧性。命题作文和供植被作文的限制性往往产生千文一面,似曾相识的感觉。话题作文鼓励全方位地创新,考生可以采取任何方便的形式来表达主题,为写作所必需就可采用。如2001年高考作文中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即大胆运用古白话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