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50字。
中考应试作文审题成功范文导读: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例1
○ 成长的欢乐与烦恼
(湖北考生)
熟透的葡萄像蜜一样甜。小时侯吃葡萄,专拣熟的吃,嘴里甜得发腻,腻得直皱眉头,原来总吃甜的也不好吃!后来,我就总挑酸的吃,嘴里酸的发涩,涩得直淌眼泪。
于是便变着法儿吃,吃几粒酸的,再吃几粒甜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酸,酸甜的汁液润着我的心田。我才发觉酸甜组合的味道,真是妙极了。
记得我第一天上学时,妈妈帮我背好书包,对我说的第一句便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走进学校,老师们对我们说的第一句也是这个内容。从此,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那时侯,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老师提问的话音未落,同学们的小手就像小树林一般,齐刷刷地竖起来,把课桌碰得“咚、咚”直响,为的是让老师注意自己。有的甚至站起来,把手恨不得一下子伸到老师鼻尖上去。要是有幸能被老师点中,好像得胜的将军,胸脯挺得高高的,大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更是比喝了蜜还甜,没点到的同学也从不泄气,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次的发言机会。在一次次的举手当中,我和小伙伴们学到了知识,也尝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
逐渐长大了些,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周围举手的同学逐渐减少了。老师提出问题后,好半天教室里才稀稀拉拉举起几只手,就像风中瑟瑟的旗帜。难道是提出的问题太难?其实,老师每一次的提问,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出来,可就是没人举手。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周围似乎有许多异样的目光投到那些举起的手上,我分明听到有人嘀咕:“假积极,图表现。”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那只正要举起的手不觉缩了回来,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从此我很少再举手发言。一次,我终于举起了胆怯的手,手几乎呀贴在桌上,看上去似举非举可还是被老师点中了。当我回答完后,老师说不完全正确,我的心里乱极了,要是不举手多好,回答错了老师会说我笨,同学们更会笑话我……,一连串的不利之辞涌入脑门。我发誓再不举手发言。可是,每次老师提问,我又很想把手举起,手却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抬不起来。望着老师眼神中流露出失望,我只能低着头,不作他想。
童年的快乐转变为少年时的烦恼,这是不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再不像以前那样玉洁冰清了呢?其实,想一想,许多时候,我们举起手的不仅是一只手,而是战胜自我的勇气。因此,从明天起教室里会出现一只手,像只帆船,在人生的海洋里迎风破浪。
十五岁了,尝过多少酸酸甜甜的果子。多少酸酸甜甜的人生。现在我终于体会到,生活中本来就不光有酸,也不光有甜。
酸甜苦辣方是味,人生本来就该五味俱全。
评析
《成长的欢乐与烦恼》一题,“欢乐与烦恼”是写作的主要内容,“成长”则是题眼。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成长”二字,写出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欢乐与烦恼。文中写“我”的欢乐与烦恼都是“成长”中产生的。“我”在成长中尝到举手发言的甜蜜,也品到举手发言的酸楚。这种甜蜜与酸楚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而逐步变化的。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写小学时的欢乐,初中时的烦恼,但究其底蕴,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的“我”曾为举手发言不被人理解而烦恼过,但一旦“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举起的不仅是一只手,而是战胜自我的勇气”时,心中不也一样会荡起欢乐的涟漪吗?可见,举手的欢乐是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的。小学的举手没有烦恼,中学时举手有了烦恼,还不也是“成长”中的烦恼吗?本文确是一篇较成功的文章,究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抓住题眼”当为其要。
该文审题项判定为一等,18分。
例2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河北考生)
我上初中以来,最喜欢的是一节语文课。这节课不是讲课文,而是一节有趣的“星期一专题演讲”课。
这种课是我们升入初三以来开设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能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并且锻炼了胆量和发言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最有趣的是三个星期前的星期一那节课,上午第二节,上课铃声一响,我们的“专题演讲”就开始了。第一个登台演讲的是学习委员张梅,她说话干脆利索。她讲的题目是《谁说女孩没有男孩强》。她不但列举了武则天、刘胡兰、张志新,还举出了我们身边的女同学。她神采飞扬地说:“我们班初中三年以来,每次考试,前三名都是女同学!”这个论据确凿有力,讲得女同学满脸堆笑,而男同学则一个个都眉头紧锁,在冥思苦想对策。
张梅的演讲在掌声中结束了,课堂上暂时被一阵严肃的气氛笼罩着。终于,被誉为语文“一把手”的语文课代表李青登上了讲台。他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男子汉绝不能落在女子的后边》。他说话有力,发言清晰,态度严肃,有理有据。最后他还下保证:“中考见,我们男生一定胜过你们女生!”铃声响了,“星期一专题演讲”结束了。
那次演讲给同学们留下一串值得深思的问题,同学们心中燃起了“超越”的火,都在暗暗地用劲。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节有价值的“星期一专题演讲”课,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评析
审理《我最喜欢的一节课》这个题目,要与《我喜欢的一节课》和《我最喜欢的功课》等题目区别开来。文题的题眼是“最”,写作文时就要写出为什么“最喜欢”,“最喜欢”的程度,表现“最喜欢”的情趣。另外要抓住数量短语“一节”这个词,要求考生围绕“一节”课的内容展开叙述,如果不能突出一节课的内容,文章再好,也没有扣住题目。抓住了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