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 资源简介:
约14730个字。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班级:姓名:
1、曹刿论战◇左丘明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曹刿请见[召见]。其[代词,指曹刿]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参与]焉[兼词,语气词及指示代词]?”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乃[副词,于是,就]入见[拜见]。问:“何以[介词,凭借]战【以何战】?”公曰:“衣食所安[养],弗敢专[独占]也,必以[介词,把]【之】分人。”对[动词,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及],民弗从[跟从]也。”公曰:“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丝绸物],弗敢加[虚夸,以少报多]也,必以[介词,用]信[言语真实]。”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结构助词,的]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弄清楚],必以[根据,按照]情[实情]。”对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属[类]也。可以[介词,凭借]【之[代词,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服情”]】一战。战则[连词,就]请从。”
公与之[代词,指曹刿]乘[chéng,坐车],战于[介词,在]长勺[鲁国地名]。公将鼓[动词,击鼓]之[音节助词,无义]。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 。【凡循道而行谓之“迹”,车不能循道而行谓之“败绩”。春秋时代的战争以用兵车进行车战为主,因此,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是之谓败绩。】公将驰[驱车追击]之[代词,指齐师],刿曰:“未可。”下[下车]视其[代词指齐师]辙[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登轼[古代车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连词,表顺承]望之[代词,指齐师],曰:“可矣。”遂[副词,于是,就]逐[追击]齐师。
既[副词,已经]克[战胜],公问其[代词,这,这样]故[原因,缘故]。对曰:“夫[fú,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一鼓作[激发,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连词,就]衰[衰弱],三而竭[尽]。彼[代词,指齐师]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连词,所以]克之[代词,指齐师]。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担心,害怕]有伏[伏兵,埋伏]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1. 本文选自《左传》,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它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 由本文引申出的成语有两,一是:一鼓作气;二是辙乱旗靡。本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3. 曹刿认为,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敌方辙乱、旗靡之时。
4. 第一段中着重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曹刿的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来表现他的善于战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证明他判断的正确,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5.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 面对齐师的入侵,鲁国的国君、高官和一般老百姓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答]鲁国的国君:决心应战,但未清楚能够凭借甚么条件去与齐国一战。高官:眼光短浅,对国事不能作出深远的谋略。一般老百姓:不理国事,认为国家大事自有执政当权者谋划,自己不必参与其事。
7. 曹刿为什么要进见鲁庄公?
[答]曹刿进见鲁庄公,有两个原因:①曹刿关心国事,知道强敌入侵,希望为国效力,因此进见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