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汉中考作文“发现趣味”与名师范文
- 资源简介:
约9250字。
张慕元老师指导2014年武汉中考作文“发现趣味”与名师范文
张慕元
一 原题呈现:2014年武汉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越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文章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二武汉市2014年作文评价标准
1、文章“类别“和”档次“的说明: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价。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类文: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二类文: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三类文: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四类文: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清,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合格”: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不合格”: 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五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
2本次作文题目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段引用了《大地上的读书人》里的两个事例:在山路上读书的贫穷的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对学问孜孜以求的学者们,有意强调了这些处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趣味,忘记艰苦的生活状态。
第二段则从文中事例过渡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拓宽视野和思路。然后解释“趣味”的含义——事物中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阐明找到趣味的意义就在于让艰苦的生活有了快乐,帮助学生理解“趣味”及其作用。
本题应该就“趣味”及其对于艰苦生活的意义来做文章。本题既要写出事物中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趣味”是什么),又要写出艰苦的生活因“趣味”而快乐起来(“趣味”的作用)。
一类:上档(起评45分) 内容:写出了在艰辛的生活中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从而乐在其中,艰辛的生活有了乐趣。(既写出了“趣味”是什么,也写出了“趣味”的作用。还兼顾了背景:不好的环境或条件。)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内容和表达的某方面较突出的可给满分。
下档(起评40分) 内容:同上档。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二类:上档(起评35分) 内容:写出了事物有意思、有吸引人的特性,而乐在其中,却未能从艰辛的生活切入,或未落脚在让艰辛的生活得以改变上。
(写出了“趣味”是什么,未能写出“趣味”作用)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30分) 内容:同上档。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三类:上档(起评25分) 内容:只写出了“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和作用,未写出产生“兴趣”“爱好”的重要前提——发现事物中有意思、有吸引人的特性(趣味的具体内容)。
(写出了“趣味”的外在作用,未写出“趣味”是什么,即具体内容是什么。)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20分)内容:同上